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瓷器贸易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外销瓷图案在最初阶段是纯粹的中国风格,随着定制瓷器成为主流,欧洲风景画、欧洲人日常风情画、宗教内容、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和情节都出现在中国出产的外销瓷器上,同时图样风格逐渐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后来则以单纯欧洲风格的设计图样为主。18世纪中叶以后,欧式图样常在欧洲加绘,但仍有很多是由中国画工完成的,这些画工由此成为接触和学习欧洲绘画及图样设计的先驱。

   

   中西合璧的图样通常包括中国式花草、风景和卷草,再加上欧式的葡萄纹、涡卷饰、卷轴饰(Cartouche,即一种不规则或想象造型的绘画或雕刻装饰,用曲线或曲带围成椭圆形或菱形,中间部位空白,用来题字或绘小插图)和暗红色花朵。1765—1820年间欧洲市场上有大量中西参半的由菱形、符号、花朵和蝴蝶构成图案的瓷器。还有一种中西合璧纹饰是中国风物加灰色装饰画(Grisaille)。灰色装饰画又称中国墨线画(encre de Chine),出现于1720年代,特点是用细的灰黑线勾勒图案,适用于起草油画底稿、勾画风景和翻绘版画图样。瓷器中的灰色装饰画又常与金色结合使用,呈现出细腻端庄的效果。

  常见于外销瓷上的欧洲式图样有几大类。第一类是路易式样,指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分别流行于路易十四、摄政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代的几种式样。路易十四式样的基本要素是在卷轴饰中的对称人物、 ... 藤蔓,帷幔、扇形、形状优美的叶子、涡卷饰、爵床叶和小棕榈叶,色彩与构图都显得厚重浓郁,有明显巴洛克特点。摄政王时期,图样开始变得轻巧雅致。到路易十五时代,图样变成地道的罗可可风格,用曲线表现不对称式样,图样要素包括各种形状不规则的事项,如岩石、贝壳、涡卷、水纹、羽毛、兽角、各种自然的叶形。瓷器上的路易十五式样在法国流行于1730—1760年代,在荷兰则持续到1780年代。路易十六式样则与新古典主义风格呼应,首先于1760年代出现于英国,1770年代才延及法国,流行到1800年左右。它也偏好对称形状,但格调是优雅冷静,以柱形、花瓶、花朵和叶子结成的彩带、奖章和蜿蜒的形状为构图要素。

  第二类是德国迈森瓷厂的设计图样。迈森瓷厂陆续设计了几种著名的图样,因为在欧洲大受欢迎,所以各国东印度公司也要求它们出现在中国外销瓷上。一种 最著名的迈森式样是1715—1725年间常见于迈森瓷器上的金色卷饰,自1740年代早期开始出现于中国外销瓷上。另一种常见于中国外销瓷的迈森式样是“德意志花卉”(Deutsch Blumen),由碎花和本地植物组成花束,花朵常用蔷薇。迈森瓷厂于1740年代设计该图样,用以取代以中国花朵为要素的“印度花卉” (Indianische Blumen)图样。

  第三类是荷兰人的设计图样,最著名的是梅里安(Merian)依据欧洲植物和动物图册中的图形设计的图样,以及普隆克(Cornelis Pronk)专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设计的中国人物图样。普隆克的中国人物图样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阳伞仕女”或“仕女水藻”图样,仕女手持阳伞,施青 花、铁红和金彩,原图1734年绘成,颇受欢迎。绘饰此种图案的瓷器分别在中国、日本和欧洲加工,由它衍生出的别种图纹和仿制品则持续至19世纪,后来也出现于欧洲自制瓷器上。第二种是“四博士”图样,1734年完成,翌年开始分别烧制青花和釉上彩瓷器。这种纹饰的受欢迎程度比“阳伞仕女”纹略逊。第三种是“三博士”图样,在“四博士”图样基础上的改编之作。第四种是“庭院人物”图样,青花和金彩描绘庭园里的人物。此图样是普隆克设计的第四种款式,1737年完成,1739年起送往中国并施于订制瓷器上。普隆克还设计过其他一些中国人物纹饰,以赭墨、铁红、绿、黄、金彩绘饰,常见于六件一套的盘子。另有一种普隆克式边饰,在盘子的八片开光内分饰日本趣味浓厚的人物纹和水禽纹。普隆克设计的中国人物图样是典型的“中国趣味”,亦即欧洲人想象中的带有欧洲人生活情态和生活理想的中国人形象,色彩搭配则又有明显的“伊万里”风格影响。

  18世纪后期,欧式图样的种类日益丰富,做盘子边饰的有七彩纹饰、欧式花朵纹饰、矛形纹饰、锁链纹饰、带形纹饰和几何线纹饰,另有灰色装饰画加

  金彩纹饰,还有无边饰仅有盘心纹章的式样。有一种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较受欢迎的费兹修(Fitzhugh)图样,得名自一个从事中国贸易的英国家庭,其特征是四块嵌板式格子围绕中心一枚圆形奖章,格子里有花朵和中国艺术的常见象征物。此种风格图案可用于边饰,也可用于完整图案。

  市场导向:欧洲人的再加工

  有些类型的中国纹饰或日本纹饰,在抵达欧洲后会被再加工,或出于风格考虑,或出于经济考虑,或为了易于保存,或为了调整图案以迎合人们的态度变化和适应人们对国内瓷器或进口瓷器的需求。这类在欧洲二次加工的珐琅彩瓷集中出现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设计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

  二次加工的方式之一是增加金属添加物,通常是金制或银制,并施珐琅彩。附加这些金属底座、喷嘴或把手后,瓷器的功能也可能被改变,可以从装饰物变为实用物,比如一个瓷人可以变为一支烛台,但也可以从实用物变为装饰物。二次加工的另一种方式是加绘图案。欧洲画师不仅在中国进口瓷器的空白处加绘,还在已有纹饰处重叠绘饰。这样做时,欧洲人喜欢选择当前流行的图案设计。通过这种再加工,原本可能因为图案不讨人喜欢而滞销的瓷器可以被卖出去,或者瓷器上原有的瑕疵可以被掩盖。欧洲人有时在进口中国瓷器和日本瓷器上加绘漆画,漆画的图案则又模仿萨克森选帝侯强者奥古斯都收藏的日本瓷器上之漆饰。

   

   1700年起,荷兰人开始在中国瓷器和荷兰自产的德尔费特陶器上加绘日本柿右卫门(Kakiemon)风格图案。柿右卫门风格对中国瓷器影响甚微,但自问世之日就受到欧洲人欢迎。柿右卫门瓷器得名于日本有田(Arita)一个陶工家庭之名,该作坊1685年前后开始烧制陶瓷,其产品以质量高、形式优雅、纹样不对称著称。该种瓷器的纹饰可谓中日合璧,它采用的许多纹饰如花鸟、风景、动物来自中国,但产生变异以适合日本人的审美口味,如它通常仔细安排纹样布局以留出空白空间,而不是涂满画面。柿右卫门式样的色彩特征是,以釉上彩方式混施铁红、绿、蓝、黄、蓝绿等色珐琅彩,而较少突出某种颜色。柿右卫门瓷器是进口瓷器中较为昂贵的一类,所以是富裕人士热衷收集之物。欧洲画师也在中国青花瓷上加绘釉上红彩、绿彩和金彩以表现伊万里风格,玫瑰彩风格同样被仿制。

  几个欧洲国家的瓷器画师在加绘风景画和花卉图样时,都喜欢同时采用西式风格和想象中的“中国趣味”,有时会融合一点中国青花瓷上的原始图样,于

  是中国的青花图样成为某种新式彩色图样的一部分。白色德化瓷的奶油色泽在增绘金色装饰之后可大大提升效果。阿姆斯特丹是加绘中国瓷器的中心,英格兰在18世纪初到19世纪也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有不少家工厂。其中1750—1780年间的詹姆·吉尔斯(James Giles)工厂的现存作品显示其图案风格通常是精美雅致的花卉、蝴蝶与昆虫,并喜用玫瑰彩。

  除了绘制,欧洲工匠还可以通过用于玻璃加工的轮雕刻法在中国珐琅彩装饰上进行装饰,制造出白色与珐琅彩的繁复对比效果。在外销瓷生产过程中,中国、日本、欧洲彼此复制 对方的风格,往往发生数次风格混合,制造出不少美丽与罕见的制品。但这么做不是出于艺术原因,而是出于经济原因,如果制造者认为某种式样或某种纹饰在特定市场受欢迎,他们就生产这种类型。

  亮丽与酸楚:今日之反思

  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瓷器贸易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感受异国情调并形成对该国印象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接触异国商品。自欧洲人发现了东亚,大量中国商品输入欧洲,不仅改变了欧洲人一些生活习惯,也成为欧洲人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还滋长了“中国趣味”,这种流行于18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充满异域情调的独特艺术品位。外销陶瓷就是传递这种中国趣味的代表性商品之一。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大量外销,是传统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抹晚霞。这个时期,中国对于欧洲的瓷器销售,规模巨大。但是,除却艺术品位之外,瓷器外销中最丰厚的利润却是欧洲商人获取的。欧洲商人从接订单、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赚的钱,远远超过中国厂家仅仅在生产环节所赚的钱。中国成为西方厂家的打工仔。

  更值得反思的是,到了18世纪后半叶,世界上最好的瓷器、最贵的瓷器,也不全是中国产品。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日本生产的柿右卫门瓷器,就是欧洲

  进口瓷器 中比较昂贵的一类,也是西方富裕人士热衷收集之物。原因就在于日本厂家是家族企业,世代制瓷,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艺,比较明清时代的官府控制的制瓷业(御窑不计成本,但徭役制度落后;民窑缺乏资金投入,技艺提升受到限制)更有优势。

  而在欧洲本土,掌握了陶瓷制造技术之后,逐渐地发展出高档瓷器,完成了从简单进口到模仿,直至走上创新之路。欧洲一开始就走了一个生产高档瓷器的路子。原因在于,只有质量高档的瓷器,才有丰厚的利润;有了丰厚的利润,才能在产品研发、高素质技术工人薪酬和销售服务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反观中国产品,一味迎合欧洲商人所出的低价,利润很薄,产品质量无法提高,使得中国产品一直保持在低端位置。

   

   比如,广州画工依据欧洲图样 ... 的定制瓷器,常常有错误或变形之笔,纹章图样的错误之处尤其常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画工技能较低或者不够仔细,

  因为荷兰商人付的钱太少,使广州画工和技术工都没有动力精益求精。18世纪以后,欧洲进口中国瓷器,不再是为了质量,而是为满足数量。德国迈森18世纪最早在欧洲生产瓷器,此后不断提高工艺,迈森瓷厂的瓷器,号称“瓷中白金”,至今是世界最昂贵的瓷器之一。

  1793年9月,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时,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中,就有著名的英国韦奇伍德(Wedgwood)工厂生产的碧玉瓷。这家公司成立于 1759年,所制瓷器,号称世界精品,一直得到英国王室和上流社会的喜爱。敢于向瓷器的故乡进献瓷器,可见马戛尔尼对于英国制造的自信。中国瓷器的外销史,不仅是亮丽的,也是酸楚的!值得我们今天反思。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古代中国两大绝密技术为何会被盗?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地交通线,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陶瓷之路(TheChinaRoad)”,是一条海上航线,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当时,中外通商,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瓷器跟丝绸不一样,怕碰,易碎,最适合海路,因此,「”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

  2. 铜川老照片:耀州中学,王石凹,红旗桥,矿务局,文化宫,百货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建之一——耀县水泥厂在西北高原上拔地而起。,60年代的俱乐部曾经的耀州中学奋发向上多努力朝气蓬勃向前进(70年代王石凹矿中学运动会)曾经的铜川红旗桥有变化吗原来的小河沟地区那个高楼就是曾经的铜川宾馆人口普查宣传车。大同桥建设图片这个是大香山原来的模样铜川街道那个年代的宜君礼堂影剧院。▲铜川矿务局医院三里洞的煤矿工人雕塑铜川文化宫铜川新风大楼曾经的登

  3. 丝绸之路上卖出去丝绸茶叶和瓷器,却收回了白银和 ...

    在远古时候,丝绸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易的第一座桥梁。

  4. 泰兴号中国商船于道光二年意外沉海,外国盗宝人发现后掠夺走

    1822年1月,一艘叫"泰兴号"的中国商船从厦门港出发,朝古称爪哇的印尼驶去,为避海盗抢掠绕道西沙,不幸触礁沉没,1802条生命永远地沉睡在了南中国海的海底。与之一同被埋葬的,还有上百万件珍贵的清代瓷器等宝贝。100多年后,一外国人私自闯入海底盗宝,挖走了价值三四十亿元的中国宝藏。

  5. 民国时,景德镇瓷器式样守旧,差点被工业化瓷器生产拍死在沙滩上

    民国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制瓷业不合理行规清朝以来,由于细瓷需求的兴起,柴窑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要窑炉。洋货盛行的背后是中国手王业产品的衰退,景德镇瓷器也不例外。民国景德镇瓷器尽管商品消费并不完全和质量有关,但景德镇瓷器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景德镇瓷器式样守旧,不能生产出时代特色的产品自然无法得到市场认可。景德镇瓷器质量要优于日本,但日本瓷器式样新颖,深受欧美消费者认可。

  6. 他以船业出名,儿子是老年「 ”王思聪”,拍卖的瓷器能买北京的豪宅

    在香港,有个来自江苏无锡的商人,通过这里的不懈奋斗,最终以造船业闻名于世。

  7. 价值过亿的天球瓶,不只是皇家专属,普通人也能买回家

    天球瓶这种瓷器,以造型大器天成、极具气势而出名。这种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瓷器,每次在拍卖场上现身,都会拍出高价:普通的天球瓶400万元起价,官窑天球瓶至少是要千万元。

  8. 中华陶瓷发展史(九):创造的魅力—元代陶瓷

    元代虽然享国不到百年,其瓷业生产却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创新气象和强大的创造魄力,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景德镇除延续生产宋代的青白瓷外、还创烧了卵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特别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的烧制成功,使中国制瓷业别开生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揭开了中国瓷史新的灿烂一页。

  9. 中国为何被称为China(瓷器)?不可不知的中国陶瓷发展史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陶瓷发展史。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曾出土200多件彩陶,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时期最早的一批彩陶。被誉为中国彩陶艺术的顶峰。马家窑文化彩陶4、商周:原始青瓷诞生、发展瓷器的烧成温度比陶器高,随着建窑技术改进,窑内温度升高,于是原始青瓷诞生了。

  10. 1985年的瓷都景德镇城郊百姓生活

    迪尔德·麦克劳林先生在景德镇期间,并没有拍摄与陶瓷相关的照片。瓷都景德镇位置在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为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春秋时期,景德镇属楚东境。民国十六年,设置景德市。五十年代初,景德镇为省辖市。景德镇西南的昌江区,就是因昌江流经境内得名。昌江区为景德镇的城郊区,现辖二街二镇三乡,有西郊垦殖场、荷塘垦殖场等。《江西景德镇老照片,1985年。摄影:迪尔德·麦克劳林》

随机推荐

  1. 赤壁之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位老将功不可没

    说起赤壁之战,就不得不说说诸葛亮和周瑜二人,诸葛亮周瑜用尽天时地利大胜曹军,赤壁大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作为主场作战的孙刘联军,在兵力远远落后曹军的局势下,尽可能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大败曹操。袁绍最大的失败,也是唯一的不足,就是寿命短。董卓窃取胜利果实后,袁绍以一个郡发家,用计获得一州,再击败最大的敌人公孙瓒,一统河北四州。

  2. 关于生活的乐趣的名言 | 历史新知网

    蒲泊:乐趣不在人们手中,就在人们眼里;一旦享受它它就会消失,如果憧憬它它就会出现。

  3. 最美的情话短句-感人的情话

    但,有限的生命不允许我们挥霍那份属于人生的苦辣酸甜。我们笑人生的可笑,人生却在笑我们的可悲。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就算你心里多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流光从来不会多情地将人照料,而是我们要学会迁就它的漠然。

  4. 兴利除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īnglìchúhài【解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出处】《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例子】无【相关】百度“兴利除害”

  5. 孔子为什么不好好做官?要辞官风餐露宿周游列国?

    要辞官风餐露宿周游列国?那孔子后来为什么要离开鲁国,选择周游列国呢?这时齐景公抓住时机,与卫灵公密切配合,多次对晋国发动了袭击,显得异常强势。齐国的强势,对鲁国而言并非是好事。因此,齐景公也希望能尽快与鲁国达成和解。两国国君这次会盟时,却是由孔夫子相礼。作为执政卿,孔夫子第一次国际亮相极其完美,让鲁国上下都极为佩服。可自三桓家族掌控鲁国国政以来,这三座城邑成了三大家族私产。

  6. 目兔顾犬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ùtùgùquǎn【解释】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例子】无【相关】百度“目兔顾犬”

  7. 李元吉的妻子是谁? ... 为什么要霸占她?

    对...为什么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之后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行了斩草除根,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女全部...掉,并且把女眷全部霸占了。此时有很多人都问为什么霸占李元吉的妻子,我们来分下原因。...不仅霸占了齐王妃,更是霸占了李建成的妻子,齐王妃的背景是弘农杨氏,而太子妃的背景是荥阳郑氏,有着这样的背景,...自然是不好轻易下手,所以就选择了收入后宫这一策略。

  8. 【今日历史】4月24日,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1925年4月24日莽原社成立于北京94年前,1925年4月24日,莽原社成立于北京。至22日,全部攻占太原外围据点,24日攻破太原城桓。1999年4月24日中国企业联合会组建20年前,1999年4月24日上午,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20周年暨更名组建中国企业联合会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3年4月24日全国

  9. 梦见摘香椿

    周公解梦梦见摘香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摘香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约翰·里顿简介

    MarkoZamrznutiTonovi/Shutterstock职业:音乐家国籍:英语为什么出名:也被称为约翰尼·罗特,1970年代朋克乐队的歌手“性...”从引起道德恐慌到在朋克爆炸的激烈日子里成为国家偶像。随着乐队在1978莱顿乐队的解体后,他创作了一首名为“上帝保佑女王”和“英国无...状态”的单曲,乐队被称为“公共形象有限公司”KDSPE“KDSPs”诞生:1956年1月31日出生地: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