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彩瓷1秒懂,苦苦找了几十年。 此类瓷多为青花瓷款,亦有墨彩款识。雍正和乾隆时古铜彩瓷底部的款识为阴文深刻,个别涂以金色。广彩瓷始于雍正,兴于乾隆,嘉庆时是外销瓷的主要品种。广彩瓷多对西方销售,在海外很有声誉。6.珐琅彩瓷珐琅彩用于瓷器上,被称为“珐琅彩瓷”。珐琅彩瓷比较名贵,传世较少。5.粉彩瓷粉彩创于康熙中期,深受当时珐琅彩影响。雍正时大量烧制粉彩器,影响到民窑。乾隆时粉彩品种繁多,粉彩产品工艺之高已达到了高峰。
故宫里最养眼的那些瓷器 故宫里最养眼的那些瓷器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瓶著名文物鉴定大师孙瀛洲先生1956年向故宫捐献的两千余件陶瓷之一。
清代珐琅彩的鉴定 清康熙时期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大师们奠定了珐琅彩绘画的基础,创造出震古烁今的瓷器珐琅彩绘画艺术珍品。由此看来,清宫珐琅彩的烧制成功最迟不会晚于康熙五十九年。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清三代珐琅彩,均为未完全风化的高岭土制坯,必须长时间发酵腐熟、淘练方用于制坯,故呈现滑腻的发酵胎相。早期的珐琅彩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
马未都—雍正五题·品味 马未都—雍正五题·品味马未都,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1],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品味——雍正五题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共十二帝,论品味雍正当为第一,其父康熙其子乾隆艺术品味都远逊于他。
故宫藏极品釉里红瓷器 故宫藏极品釉里红瓷器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无法大规模生产,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而且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纹样。
苏富比春拍四月八日之瓷器(68件全) 苏富比春拍四月八日之瓷器(68件全)清乾隆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估价25,000,000—35,000,000HKD明永樂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估价20,000,000—30,000,000HKD清雍正粉彩「團菊」菊瓣盤一對估价20,000,000—30,000,000HKD明宣德青花「江崖海水」圖渣斗估价15,000,000—20,000,000HKD清雍正鬪彩雞缸盃一對估价12,000,000—
“青花釉里红”见证中国瓷器的辉煌 “青花釉里红”见证中国瓷器的辉煌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雍正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工艺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明永乐釉里红龙纹片乾隆以后,中国瓷器烧造最辉煌的时代渐渐远去了。
浅谈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演变 浅谈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演变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期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然而,到了清代窑变红釉瓷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而专门生产。乾隆早期窑变红釉尚能保持雍正时红蓝色交织变幻的特点,随后演变为红蓝面积相等或红色大于蓝色的面积,但达到了模仿钧窑的预期效果。嘉庆窑变红釉瓷的款识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阴刻款。窑变红釉瓷的表面施釉更厚一些,均超过了以往。
谈黑彩与墨彩 谈黑彩与墨彩清代早期景德镇釉上彩绘先后出现了两个新品种:黑彩与墨彩,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深受世人喜爱并珍藏。黑彩和墨彩自创烧以来,各个时期工艺特征都在不断地变化。现在文物收藏界对黑彩和墨彩常常混淆不清。
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与市场价值 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与市场价值从明代黄釉瓷开始烧制以来,黄釉瓷的品种就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增加。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釉嫩,视觉感强,世人以此黄釉为清代黄釉瓷的最高水平。从一系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柠檬黄釉瓷的市场价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显示出光绪黄釉瓷在艺术品市场中仍有着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