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韩国博物馆中珍藏的中国珍宝,精致华美!

青花瓷鱼龙花瓶磁州窑,清清淡淡。中华文明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值得骄傲的幸事。每一尊文物都是历史的符号,时代的象征。希望中华古老文明继续传承,绽放华彩!

扬之水先生讲座—没有盖的炉

扬之水先生讲座—没有盖的炉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开敞式的香炉,顾名思义也就是没有盖的香炉。圈足各式各样,其中有做成狮子形的,南宋赵藩咏青瓷香炉,句云:“耀州烧甆朴不巧,狮子座中莲花绕。”说的就是下图中的“耀州窑莲花炉”;另外以下这几幅图也是类似款造型。仿古式小香炉还有一种北宋已经流行的酒樽式炉,宋人每以“奁”、“小奁”、“奁炉”或“古奁”为称。

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宋元龙泉青瓷(一)

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宋元龙泉青瓷(一)2015—06—27宝蕴高古瓷品鉴汇宝蕴高古瓷品鉴汇韩国新安沉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古代商贸船之一。考古专家们当即注意到这些瓷器是珍贵的宋元青瓷,并意识到可能来自一艘沉船。曾两次来韩国木浦市参加“新安沉船”国际学术会议的杭州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林士民先生说,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条沉船是从庆元(宁波)出发的。

青瓷之色

青瓷之色作为一个手工艺人,如果对传统的器物不了解,那也做不好当代的器物。青瓷之“青”在化学反应上来说是将自然常态下的铁原素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青色”。青瓷之“青”变幻万千。▲图3:大窑出土的一些梅花盏的残片,颜色从有黄、绿、青也是各有其色▲图4:这是龙泉金村窑出土的北宋至南宋早期的婴戏碗残片到了元代至明代青瓷之釉色由青变绿,遂被贯名“梅子青”。——这就是龙泉窑青瓷釉色的独特之美。

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

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为其它同期瓷窑少见。青瓷胎一般呈深浅不一的灰色或紫红色。青瓷釉色有青绿、青黄、和豆青色,釉色较深,有较好的光泽。

[网上展馆] 元代龙泉青瓷赏析

[网上展馆]元代龙泉青瓷赏析元龙泉窑青瓷贴四鱼折沿盘元龙泉窑青釉贴花龙纹大盘直径38厘米元龙泉窑青瓷印云龙纹折沿盘元龙泉窑青瓷刻双鱼纹折沿大盘直径:36.5cm元龙泉窑青釉刻双鱼盘元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纹碗直径19.4cm元龙泉窑青瓷印麒麟花卉纹棱口盘元龙泉窑青釉堆贴蟠龙盘高8.6厘米,口径34.8厘米,底径13.3厘米。元代龙泉青瓷的造型比南宋明显形制大,胎体厚重,显现威武雄壮。

[专家点评] 北宋龙泉窑青瓷孔明碗

[专家点评]北宋龙泉窑青瓷孔明碗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孔明碗(底足)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孔明碗(里内)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与收藏界里,对孔明碗这种器型存有相当多的争议:一是它的出现年代,二是这种器型用途到底是什么?从该件器物看来至少在宋代就有这种器型。底部开孔无法保留热水,故不应是暖碗,更大的可能应是扔色子的赌具。本网另藏有一件明代的青花孔明碗,外沿绘缠枝画卉,碗心绘“文王求贤”图,十分有趣。

[专家点评] 唐-五代安徽绩溪霞涧窑青瓷五花口盏一对

[专家点评]唐-五代安徽绩溪霞涧窑青瓷五花口盏一对五代绩溪霞涧窑青釉五出筋茶盏(底足)五代绩溪霞涧窑青釉五出筋茶盏(细部)五代绩溪霞涧窑青釉五出筋茶盏(细部)敛口、斜腹、圈足、施青釉、腹身有五条拉线,灰胎,口沿处釉面有细碎的牛毛纹。唐时中国陶瓷生产格局呈“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青瓷以浙江越窑为代表,到晚唐五代时达到顶峰。当时皖南的一些窑口也属于这个范畴,绩溪霞涧窑就是其中之一。

[专家点评] 南北朝青瓷四系盖罐

[专家点评]南北朝青瓷四系盖罐盖底足该罐造型丰满圆润,落落大方,近足处稍微外撇,平底,灰台胎,肩上饰对称横向桥型系四支。十分难得的是有原盖。南北朝时东南一带窑场众多,青瓷也正在走向完善。此外由于釉层加厚,冷却时火候掌握不到位,釉面大多开满纹片,故流传至今的南北朝瓷器大多严重掉釉,象该罐这样保存如此完好的器物实属罕见。

[专家点评] 宋同安窑刻花碗一对

珠光青瓷得名于日本,据传十五世纪日本柔道始祖村田珠光法师喜用此类碗,故日本学者称之为珠光青瓷,今国内亦沿用。宋时因珠光青瓷类瓷器大量出口,故除福建同安窑外,尚有闽南其他的一些窑场,如泉州窑、连江窑、南安窑等等也生产类似的产品,其共同的特点是:青灰胎,胎质较为粗松,施青釉,釉水较稀薄,玻璃质强,泛黄。内壁常以刻花,划花及锥刺等手法作出花卉、动物、蔓草纹等纹饰,间以篦齿状工具锥刺出的篦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