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青瓷之色作为一个手工艺人,如果对传统的器物不了解,那也做不好当代的器物。青瓷之“青”在化学反应上来说是将自然常态下的铁原素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青色”。青瓷之“青”变幻万千。▲图3:大窑出土的一些梅花盏的残片,颜色从有黄、绿、青也是各有其色▲图4:这是龙泉金村窑出土的北宋至南宋早期的婴戏碗残片到了元代至明代青瓷之釉色由青变绿,遂被贯名“梅子青”。——这就是龙泉窑青瓷釉色的独特之美。
青瓷之色
作为一个手工艺人,如果对传统的器物不了解,那也做不好当代的器物。大师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地改进,并有所突破的。以下文章是阿汤哥对于龙泉“色”的理解。
“青瓷”从物理学来说:这是一种把自然中的矿物质经过人工的加工处理,在高温中烧制而成类玉的物质,从而颇受历代文人喜爱。青瓷之“青”在化学反应上来说是将自然常态下的铁原素(Fe2O3)还原成氧化亚铁(Fe2O)。氧化亚铁呈“青色”。这就是常态下含铁分子的矿土,古人给它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紫金土”。这种带着矿石晶体的红紫色矿土,经过古人的精心加工就成为了“青瓷”。
青瓷之“青” 变幻万千。关于“青”就有粉青、梅子青、豆青、蟹壳青、翠青、天青等等充满烂漫色彩的形容词。
▲ 图2—1,图2—2,图2—3:溪口窑出土哥窑瓷残片,每一片的颜色都不一样,各具特色
北宋时期的龙泉釉色透明度高。发色“灰青”青中带黄。通常以刻划花纹装饰。
南宋时期釉质开始变乳浊,釉质肥厚。发色偏蓝,因而得名“天青”“粉青”。
▲ 图3:大窑出土的一些梅花盏的残片,颜色从有黄、绿、青也是各有其色
▲ 图4:这是龙泉金村窑出土的北宋至南宋早期的婴戏碗残片
到了元代至明代青瓷之釉色由青变绿,遂被贯名“梅子青”。
正所谓“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这就是龙泉窑青瓷釉色的独特之美。
▲ 图5:大窑南宋中晚期的鱼洗残件,釉质乳浊、釉质天青
2013年12月11日于溪山草堂
▲ 图6: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云凤纹荷叶罐盖的标本,釉色肥厚而色泽泛绿,梅子之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