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魏晋南北朝的瓯窑青瓷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瓯窑青瓷艺术瓯窑创烧于东汉,结束于元代,制瓷历史长达一千三百余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艺术独具风韵,与众不同的釉色风格已经形成,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缥瓷。此外还有昂首伏地的狮形烛台,器体肥胖,两侧划飞翼的虎子,以及鼓腹蹲坐,伺捕飞虫的蛙形水盂,形态逼真,式样优美,风格独特,均为难得的艺术品,魏晋南北朝的瓯窖青瓷以生活用品为主。

湖北地区的六朝青瓷

湖北地区的六朝青瓷湖北在考古中所发掘出的六朝青瓷,主要在鄂州,其次在长江中游沿江一线,西起秭归、宜昌、枝江,中经江陵、夏口(今汉口)、蒲圻(赤壁古战场所在嘉鱼,东至当阳、浔阳(黄梅),直连柴桑(九江)通下游。

[专家点评] 晋 青瓷蛙形水盂

[专家点评]晋青瓷蛙形水盂晋“青瓷蛙形水盂”高5、口径4.6、底4.9厘米。青釉,胎体较厚,扁腹,饼形底足,在水盂腹上部塑蛙形头尾和四肢,利用水盂为蛙体,设计十分巧妙,蛙头栩栩如生,四肢动感十足。此水盂并附有一只勺,...比较笨重。

[专家点评] 北宋 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

[专家点评]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酒台子)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底足)北宋时时兴斗茶,故当时各窑口都有大量的茶具生产,特别是景德镇窑和福建建窑的茶盏较为多见.一般人常将此类的器型归入茶盏一类,但这却是一种误解.此类器型其实是当时的酒具,俗称酒台子.酒台子与茶盏连托的区别在于:酒台子的底座较高,杯托部分凸起于底座之上,饮酒时只取杯而不托底座.茶

[专家点评] 南北朝 青釉六系盘口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地改变釉子的配方,使得早期并未完全成熟的“成熟青瓷”真正定型并就此延续到了今天。直到南北朝晚期至隋,窑工们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彻底克服了釉面开片剥落的问题,中国的陶瓷最终得以定型并由此开始延绵千年。这件盘口壶是很典型的南北朝青瓷,造型大器,敦实厚重,釉层虽有开片却无剥落,保存十分完好,因而也是十分难得的了。

[专家点评] 西晋 越窑系青釉灯

[专家点评]西晋越窑系青釉灯西晋越窑系青釉灯(另面)西晋越窑系青釉灯(另面)西晋越窑系青釉灯(细部)西晋越窑系青釉灯(细部)西晋越窑系青釉灯(俯视)西晋越窑系青釉灯(底足)西晋越窑系青釉灯(细部)这件西晋越窑系青釉灯,高8.6厘米,盘口径9.4厘米,底径4.4厘米。西晋时,大部分窑场生产的瓷器已经是成熟青瓷了,但是仍然带有原始青瓷的痕迹,如釉层稀薄,颜色不均匀有色差等。这件青釉灯就是这样的情况。

[专家点评] 12世纪 高丽青瓷透雕花球形香熏

[专家点评]12世纪高丽青瓷透雕花球形香熏十二世纪高丽青瓷香熏高15.3厘米,底径11.2厘米。镂空圆球其实是盖钮,正好扣在花叶中。中层花叶拥簇,球形体又似乎是花苞。下层花形底盘由三个小兔作支撑,小兔的眼睛用褐彩点缀,两耳竖起,两后腿坐姿,两前腿极其卖力的支撑着上面的重量。小兔造型是这件香熏的点睛之作,精彩到位。香熏集中体现着时代审美情趣,故各具风格各显风采。

[专家点评] 北朝 青瓷莲花尊

[专家点评]北朝青瓷莲花尊这件北朝青瓷莲花尊,高59.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20.2厘米。长颈直口,外沿饰一对桥形耳,流肩,颈、肩部有六个双系环耳。器盖雕饰莲瓣纹,由于受佛教影响,青瓷上盛行莲花纹装饰。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这件北朝莲花尊器型为早期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专家点评] 北宋临汝窑青瓷莲瓣纹碗

[专家点评]北宋临汝窑青瓷莲瓣纹碗底足该件临汝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碗1995年10月出土于扬州地区宝应县城区某建筑工地宋墓群。临汝窑青瓷与耀州窑青瓷颇为相似,但细微处仍见区别:临汝青釉青中多见绿色,耀州青釉青中多见黄色;临汝胎色深而厚,耀州胎色浅而薄。临汝圈足足脊平切,耀州圈足足脊多有不平。这些都是我们在鉴定欣赏两窑青瓷时应注意体会的。

[专家点评] 元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

[专家点评]元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底足修胎细部细部方胜海螺乩螺纹双鱼鱼该碗口沿微微外撇,直径19.5cm,高7.8cm,圈足直径约6.7cm,高0.9cm。口沿内外一周显见积釉痕。该碗内外壁纹饰满而密,但密满中又见刻划简练疏朗。为突显刻花纹,施釉薄而均匀,极见装饰技巧。圈足内刮釉一周,残留托烧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