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网上展馆] 明代宣德瓷器鉴赏

[网上展馆]明代宣德瓷器鉴赏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口径10厘米。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白龙纹盘高6.5厘米,口径40.7厘米,底径30厘米。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网上展馆] 明代成化瓷器鉴赏

[网上展馆]明代成化瓷器鉴赏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缠枝莲纹天字盖罐高8.3cm口径4.3cm底径6.5cm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海马纹天字罐高10.2cm口径5.5cm底径7.2cm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花蝶纹罐高10.5cm口径10.8cm底径9cm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高足碗口径17.7公分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高8.5cm,口径12cm。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卷枝纹瓶高18.7cm口径4cm底径8.5cm明代瓷器发展到成化时期,风格有所改变,一改前朝粗犷豪迈,而近乎细腻俊俏。

[网上展馆] 明代弘治瓷器鉴赏

[网上展馆]明代弘治瓷器鉴赏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携琴访友纹罐通高14.3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6.6厘米。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树石栏杆纹碟高3.5cm口径15cm底径7.5cm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松鹿纹盘高3厘米,口径16厘米。明弘治景德镇窑白釉三足鼓式炉高6厘米,口径8.7厘米。明弘治景德镇窑蓝地白花麒麟盖罐到了明代弘治年间,瓷器的发展继续延续成化的特点,不过也有自己的风格。

[网上展馆] 绚丽多彩光绪瓷

[网上展馆]绚丽多彩光绪瓷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云龙纹荸荠瓶高31.7厘米。清光绪粉彩朵云百蝠纹大盘直径51.5cm清光绪景德镇官窑红釉贯耳方瓶高29.8cm、口径10.9x8.8cm、底径12.1x9.8cm。光绪年间所产瓷器,却令人耳目一新,当刮目相看。光绪为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时期出产的瓷器,多姿多彩。探讨光绪瓷器为何绚丽多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反映在一件光绪时期“三星老人”青花瓷碗,很有特色。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网上展馆] 崇尚自然的隐逸高士

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被称为“隐士”、“高士”的人群。自元开始,明代及清早期的青花瓷画上,隐士图、高士图或贤士图,累见不鲜。最为知识分子们看重和称道的还有“竹林七贤”。他们的旷达、高雅、孤傲、张扬个性、崇尚自然,成为后来一些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和楷模。所以从南朝开始便有“竹林七贤”的模印砖画出现,在明清时代青花瓷绘上,更是常见的题材,多出现在青花笔筒、画缸之上。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唐青花瓷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瓷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专家点评] 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

经空白期过渡,至成化朝风格为之一变:造型整体趋向于小巧纤细,青花淡雅飘逸。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与成化皇帝本人的女性化倾向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件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是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一位会员收藏的。炉面配有两只扭绳式炉耳,使其于平常之中凸现变化。釉面晶莹温润,肥而不腻。青花发色淡雅清丽。请特别注意葡萄藤幼芽的画法,在明代纹饰中只有成化朝的葡萄芽是这样画的。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细部《大清康熙年制》款器呈筒形,以青花绘山水通景,其深山峻石,古刹苍松。直至清康熙朝笔筒才正式定型,为上下径大体一至的筒状器,平底。这与康熙帝本人重视汉学,精于文事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大提倡读书至仕是有很大关系的。

[专家点评]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高足豆

[专家点评]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高足豆该器敛口,圆腹,喇叭形高圈足。口沿外环绕一周青花边饰;外腹部绘缠枝蕃莲六朵,腹下部及高足上均饰单体莲瓣纹;杯内底中心双圈内绘一折枝花。外腹口部横书“大明宣德年”青花六楷书款。纹饰笔法流畅,...精巧美巧。为明代青花瓷中精品。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花觚另面底足口沿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凤尾尊这种造型的瓷器在早清三代十分常见,尤以康熙朝为多。但是如果从工艺美术以及美学观念来衡量,则康熙朝青花山水人物才是最具欣赏价值、最有余韵、也是最能体现熙朝青花器精妙的文饰图案。它集中体现了清代早期陶瓷彩绘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清早期山水画、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以及当时的文人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