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华安东溪窑和“漳窑”传世品

华安东溪窑和“漳窑”传世品漳州市文管办钟武艺宋元以降,福建逐渐成为我国南方陶瓷生产的大省。“漳窑”一度成为历史悬案。目前,已以华安县调查发现的明清时期窑址有下垅窑、□头窑、官畲窑、内宁窑、东溪窑等五处。结合窑场所在地命名,可以确切地称之为“东溪窑”。胎釉釉色是“漳窑”有别于其它窑口产品的明显特征。

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中没有历史常识错误的是哪个?

《青花瓷》是台湾省著名词人方文山作的词。很多人都认为,尽管《青花瓷》曲调优美,歌词更是透著诗意,但是词句存在不少错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青花瓷瓶底从未书汉隶,明崇祯某些青花器身偶尔出现过汉书,显然词作者不懂瓷器。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宋体落款只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珐瑯彩瓷中出现,青花瓷中未出现过。

德化窑青花瓷器几个问题的探讨

德化窑青花瓷器几个问题的探讨叶文程罗立华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地近东南沿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文拟对德化青花瓷的烧造时间、生产方式、烧造技术、重要地位、外销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件正德十四年墓葬出土的青花瓶,可以认为是德化目前发现的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青花瓷器。这种土钴的发色,同目前德化青花窑址中所采集的青花瓷标本截然不同。可见,德化烧造青花瓷器的窑炉主要为龙窑和阶级窑。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上)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上)瓷器,是宋元明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文献记载结合国内外发现的实物资料,来探讨我国宋元明期特别是福建地区外销东南亚陶瓷,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若干特色及其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早在北宋时期,陶瓷外运,数额已颇不少。所以,明代陶瓷外销东南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现,更远远超出于宋元之上。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

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

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古泉州地区的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是历代烧造陶瓷的重要地区。古泉州地区陶瓷的外销,不但反映与促进泉州港海外交通的发展,也是中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这为我们探讨和研究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由此,可见泉州地区陶瓷生产已相当发达,生产品种多,外销数量大。

明正德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鉴赏缸

明正德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鉴赏缸明正德年间,高30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22厘米。鼓缸口沿是青花绘海水浪花纹,海水涌起的浪花围绕鼓缸口沿恰似浪中蛟龙。

江西陶瓷考古综述

江西陶瓷考古综述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一大贡献。如那件造型美观的原始青瓷双系罐,这都充分反映出春秋时期江西烧造陶瓷器的水平是具有影响的。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在江西各地的遗址和崖墓中不断发现,有力地填补了江西陶瓷史上的这段空白。经历年考古发掘实物资料证实,西汉时期江西地区的烧瓷水平已由原始青瓷向青瓷器过滤。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青花瓷器是指应用钴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元代青花瓷器具有构图繁密、装饰层次多的特点,边饰在整体构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明代中期,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由前期的洒脱豪放转变为清秀淡雅,构图上层次大大减少,边饰的使用远远不如前期。元明青花瓷器边饰和主题纹饰所采用的缠枝花卉,从风格、技法到细部特征均基本相同,故本文一并加以介绍。

从实物看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瓷

从实物看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瓷青花瓷器是高温釉下彩的一种,由于它颜色鲜艳,色彩可变化,又无脱色,有悠久常新的感觉,所以深受广大古陶瓷研究者、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爱。(图一)明正德。明正德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此件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的纹饰题材丰富,所绘纹饰既有王者之风尚,又反映当时社会所倡导公德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