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领夏侯霸简介夏侯霸怎么死的?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敢伐蜀? 诸葛亮死于234年,司马懿死于251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多活了17年。令人奇怪的是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的17年时间内一直没有讨伐蜀国。这肯定不是因为司马懿不敢,而是司马懿太忙了。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从政治上来说,没有大气候,蜀汉一正立国,名正言...
吴起变法简介: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当时,因为各国竞相变革成功,重又开端剧烈的抢夺。这时的抢夺与春秋时期的抢夺已显着不一样,曩昔是抢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如今则是争城略地,吞并他国,具有新的封建吞...
成语典故_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简介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自《史记魏世家》) 【近 义 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 义 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它...
战国时第一个“霸主”:魏国盛衰转折的几次大战 战国时第一个“霸主”:魏国盛衰转折的几次大战 【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大规模作战。 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西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
魏无忌长孙无忌是谁?魏无忌与长孙无忌有关系吗 魏无忌与长孙无忌有关系吗 魏无忌与长孙无忌的联系出自一副对联。上半联是: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下半联是: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副对联至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14岁的于谦上京赶考,碰巧的是于谦的考官与他同名同姓...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一些?两人军事才能大PK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公元231年的二月,诸葛亮(时年51岁)率军第四次北伐,并再次选定以祁山为攻击方向。这次蜀军远征,大约呈现出了三个亮点:一是,诸葛亮采用了「木牛」(经改良过的带有前辕的小车)来运送军粮,提高了以人肩担粮的运载量;二是,诸葛亮将他所改进的「损益...
前功尽弃成语故事_成语“前功尽弃”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前功尽弃成语故事_成语“前功尽弃”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弃:丢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过去的功绩或努力全都白废了。 【用法】 形容表示惋惜与向人提醒的善意。常用以表明以前的功劳或成绩完全丧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也作“全功尽弃”。 【出处】 这...
春秋战国时期名将 春秋战国时期名将 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武王、昭王三世。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张仪主张先攻韩,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伐韩将导至诸侯合纵对秦,伐蜀则既可得其人力...
以德报怨成语故事_成语“以德报怨”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以恩惠来报答怨仇。形容不记前嫌仅给好处。 【出处】汉·戴圣《礼记·表记》。宋就是魏国的一个小县令,他管辖的范围是靠近楚国边境的一个小县。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