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冥伯 秦人以母系先祖颛顼为北帝,如《吕览》云:“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颛顼神格的部分内涵。颛顼的祖父黄帝兼具混沌之神、造物主、上帝等多重身份。《庄子。至乐》云:“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崑崙之虚,黄帝之所休。”黄帝其人,在天国为上帝,在尘世为人君,在阴间则为冥伯。密宗称慈悲的大日如来在地狱现愤怒相,是为不动明王,与黄帝的三位一体相较,其揆一也。
少昊 秦汉之际的古史论述中,五帝至少有两种名单:《大戴礼》及《史记》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刘歆则以少昊取代黄帝。黄帝与颛顼为祖孙关系,故刘歆勉强在两者间增加少昊一代,且将少昊与黄帝之子、颛顼之伯父玄嚣相等同。然而,不仅《大戴礼》及《史记.五帝纪》并无少昊踪影,连《竹书纪年》的案语也称少昊“不居帝位”,可见这号人物在黄帝系统古史观中若存若亡。少昊名挚,帝喾之子帝挚实乃少昊之分身。
尹姓源于黄帝之子少昊 或西周太师兮甲 >传说,少昊是黄帝之子。因为两地相距不远,因此,今河南西北与山西西南交界一带,被认为是古尹氏的发源地之一。>源于西周太师兮甲,以官得姓>《中华百姓大姓源流》中记载的尹姓第二个来源,是以官得姓,产生于周朝。“芈”是楚国祖先的姓,源于黄帝,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代始姓“芈”,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后又衍化为尹氏。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
韩姓是黄帝后裔 最初活跃在山西、陕西一带 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乱后,把周武王最小的儿子封在韩,称韩侯,后来成为诸侯国韩国。韩国被晋国所灭后,韩侯的子孙便以韩为姓。颍川韩氏是韩姓最重要的一支,是诸侯后裔,历历可考。>韩姓人最初活跃在山西、陕西一带,到了周初,已经进入到河南、河北。现今,韩姓人口在全国姓氏当中排行第26位,有760万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辽宁三个省。
炎帝.神农 《史记.五帝本纪》略云:“炎帝欲侵陵诸侯,轩辕乃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于是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蚩尤,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有人认为,炎黄二帝的轮替,是田齐为营造代姜舆论而虚构的神话。炎帝谱系为《山海经》中最长的一条,其后人有火神、水神、土神、农神、时间之神,足见其上帝身份。炎帝诸女中,著名的有瑶姬、女娃。这似乎与神农氏尝草而死的悲剧,也颇有对应性了。
传说黄帝创造足球 目的是寓军训于娱乐(3) 新郑市黄帝故里的蹴鞠碑,代表着古代足球找到了最早的源头。汉代并行着两种蹴鞠方式,一种是军事练兵,另一种是宴乐表演。也因此,在一些体育专著中,已经不再纠结甲骨文的字义,直接将这段文字视为世界上有关足球运动的最早记载。>>>说汉代这一足球...期之前,战国的蹴鞠是不得不提的。>而汉代皇室对足球的重视,也绝不限于孝道与玩乐。
传说黄帝创造足球 目的是寓军训于娱乐(2) 最早踢的球或为石球黄帝时代约相当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十六经》中残忍地说蹴鞠的材料是蚩尤的胃,我们不妨将其看做是启发用皮革制鞠的开始。石球直径在3~6厘米,陶球直径在3~5厘米,有的还有穿孔。其中,3个石球被放到了新郑市博物馆的二楼展柜中。而这些石球、陶球与黄帝处于同一时代,又出自黄帝故里,蹴鞠起源于黄帝时代一说绝非偶然。
传说黄帝创造足球 目的是寓军训于娱乐(1) 引子黄帝为什么要发明足球呢?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说:“蹙(蹴)鞠,黄帝作,盖因娱戏以练武士。”刘向认为,黄帝作蹴鞠的目的是寓军训于娱乐,锻炼士兵。而自蹴鞠诞生后直至汉代,蹴鞠确实是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2011年3月,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立起了一块蹴鞠石碑,以纪念“黄帝授卒蹴鞠,以练武知有才,创现代足球之原型”。
“华表”“诽谤木”源于《山海经》树鸟(图) 文史版“寻根溯源”栏目上期刊登的《华表原为“诽谤木”》一文,对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与中国古代“诽谤木”进行了探寻,对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很有必要。我还想补充一点:华表、“诽谤木”源于《山海经》记载的“树鸟”。所谓表池树木即在华池中树表,亦即华表,为聚众议事的场所。所谓诵鸟即传达首领旨意的官员,其身份由其所持鸟羽为代表,后世“拿着鸡毛当令箭”或亦源于此。据此可知,当时尚有黄帝都城遗址。
蚩尤暴民说或是误解 汉朝祭祀仪式中他就是炎帝 他认为,炎帝是一个联盟首领的称号,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为一系。从汉初的情况看,至少在东部地区,在刘邦的家乡一带,蚩尤还是被视为炎帝,并且获得了与黄帝同等的祭祀地位。可见在当时祭祀炎黄二帝的仪式里,炎帝是以蚩尤的形象出现的,而非我们熟知的炎帝神农氏。蚩尤就不再是“犯上作乱,反抗黄帝统治的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