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

[专家点评] 明黄道周 榕颂

[专家点评]明黄道周榕颂此为黄道周的“榕颂”,绫本楷书,10个册页,每页12.5X23.8厘米。藏于东山县图书馆。全文857字,字迹于清劲中有腴润,秀雅中有刚健。《榕颂》是黄道周仿屈原《橘颂》文体写下的传世名篇,他把榕树作为人伦表率而大加赞赏,勉己教人要似榕之高尚、利人、坚定。《榕颂》既是黄道周少有的传世手稿,也是他的著述与书法代表作品之一,经福建文博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洪承畴:我被套路的那些年

如果按照如今的网文套路,明末清初的文人们笔下的洪承畴,除了在《我和孝庄不得不说的故事》中出演男主外,应该还值得主演一本《我给伟光正高大全们当绿叶的那些年》。洪承畴,作为清宫戏常驻金牌配角之一,无疑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东方君今天并不准备讨论他的历史功过或花边野史,仅就黄恽先生在他的掌故小品集《萧条异代》中提及的部分,探讨一下洪承畴在文人笔下的形象,以及那些年,中国文人们的套路。

在17世纪,他最有才华,被赞「 ”一代完人”

我们都知道,古时书法大家,都是极具才华的,本文要简述这一位,在17世纪,当属他最有才华,被乾隆帝赞为「”一代完人”,他就是明末抗清名将黄道周。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明代最后一位全才,时称「”黄圣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隆武二年(1646年),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我们学书法,肯定知道黄道周在书法上的造诣,其小楷在小楷盛行的明代别树

云游贵州49天徐霞客慕名访张三丰,37000字日记为何却只字未提?

藜峨道院冠黔南高贞闻名始张仙缘起:徐霞客的贵州梦明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纵情山水,云游四方,足迹遍及今大半华夏热土,所到之处,探幽寻秘,「”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细微末节,风物地理,均穷尽文字,可堪旅行百科全书。贵州,偏隅西南,人们相信这是一块有神秘气场的土地。史上,不少志士置身这里,闭关潜修,终成大道。明正德年间,王阳明贬谪龙场,三年苦学,终成一代巨擘。在他之前,太极宗师

原来,东山风动石以前长这样——一张旧照见证黄道周陈瑸陈士其崇高气节

1933年风动石旧照这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是笔者在国家图书馆的网络资料里发现的,由于其拍摄于我的家乡——东山县,故倍感亲切。一开始,笔者仅将其视为普通游客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却发现它其实大有来头:它不仅见证东山风动石的历史原貌,也揭开了几百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北大毕业后,刘太希返回江西任省第四中学校长,后改任星子县县长,1933年他又上任福建省东山县长。更让笔者震撼的是,照片背景中那块巨大的东山风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