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

二桃 ... 三士,齐国谋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讲究仁义的吗?

大家可能知道二桃...三士这个典故,实则它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人。这个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这个典故的来历,大致如下。

古代外交史上最灰暗的一页,太后带头哄笑四国使者,结局如何收场

无论是国与国,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以礼相待,出言不逊或是讽刺嘲笑别人都可能会遭到别人以牙还牙报复。国家之间的交往更是注重基本的礼仪,不仅是友好国家要以诚相待,就是那些敌对国家的使者来访,不管乐意不乐意都要面子上说得过去,要有风度讲究策略,特别是一国之君更是代表国家的形象。图片来自网络在古代总有一些国君会做蠢事,惹起兵灾,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家喻户晓。

齐湣王:一手好牌被打臭,寄人篱下还要摆谱,开局王者最终却出局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52篇文章作为一个历史领域创作者,必要的历史储备当然是一定要有的。而作为二十四史第一史,《史记》更是写文必备。《史记》中记载了很多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人物,他们每个人在太史公的笔下都让人感觉栩栩如生。而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一位,我认为把他评为《史记》全书中「”作死第一”,应该是没毛病的。同时他被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帝王。今天的话题,我们来聊聊这位

管仲生活奢侈,晏子生活节俭,却都被称为贤相,带给人生启发是什么?

齐国有两个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国相,一个是管仲,被后世称为华夏第一相。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晏子当上国相之后,自律的行为令人佩服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晏子出生贵族之家,他的父亲是齐国的上大夫晏弱。晏子面临什么困境呢?比如管仲用晏子之法,晏子用管仲之法,这两人肯定完蛋,别说是贤相,怕当时就被国君收拾了。管晏二人最终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此为宗,以此为本。

战国七雄里的齐国,为何最后才被秦国灭亡?

于是,在一代雄主的带领下,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这10年的战争中,秦国相继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灭亡。在实现大政方针统一下的秦国,很快集中力量将韩国灭去,又在同一年将赵国亡国。

细品《史记》,诛灭诸吕的战争,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叛乱

「”诛灭诸吕”的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一场平叛之旅。太皇太后吕雉死后,他的那些吕氏子孙意图谋反,然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汉朝重臣联合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人一举将其诛灭,并将汉惠帝刘盈的「”假儿子”全部...光,迎汉高祖刘邦四子代王刘恒为帝,开创「”文景之治”,传为一番佳话。然而,细细品味《史记》,却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别样的东西,似乎吕氏一族并未有过谋反的想法,反而吕雉一死,诸吕就如同一群小学生一

他是诸葛亮最崇拜的男神,也是千古商战第一人

诸葛亮,智慧的代言人,千古流芳。不过今天咱聊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偶像的偶像,何许人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出生,春秋时期人。被誉为华夏第一相,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曹刿论战中的「 ”曹刿”和挟持齐桓公的「 ”曹沫”是同一个人吗?

我相信很多人看过《左传》也知道「”曹刿论战”,但是从「”曹刿论战”以后,曹刿这个人就消失在了《左传》之中。然而在「”柯地之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叫「”曹沫”的人,此人用匕首挟持了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有人说,在「”柯地会盟”的时候出现的「”曹沫”就是「”曹刿”,不过有人也反对,「”曹沫”另有其人。通过历史索引,我认为「”曹刿”和「”曹沫”就是同一个人。或者后人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

《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如何才能驾驭群臣?

战国时期有一个英雄,叫做田单,他曾帮助齐国的国君收复了广袤的土地,而就当田单成功收复失地之后,却陷入了「”功高震主”的局面当中。因为田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而让齐国的国君变得黯然失色,而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田单画像田单在齐国做相的时候,有一次看到有一个老人要渡过淄水,当时恰逢冬天,老人刚从水中走出来的时候,就冻的不能走了。这一幕正好让田单看到了,他就把身上的裘皮大衣解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