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诛灭诸吕”的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一场平叛之旅。太皇太后吕雉死后,他的那些吕氏子孙意图谋反,然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汉朝重臣联合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人一举将其诛灭,并将汉惠帝刘盈的「”假儿子”全部...光,迎汉高祖刘邦四子代王刘恒为帝,开创「”文景之治”,传为一番佳话。然而,细细品味《史记》,却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别样的东西,似乎吕氏一族并未有过谋反的想法,反而吕雉一死,诸吕就如同一群小学生一

「 ”诛灭诸吕”的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一场平叛之旅。 太皇太后吕雉死后,他的那些吕氏子孙意图谋反,然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汉朝重臣联合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人一举将其诛灭,并将汉惠帝刘盈的「 ”假儿子”全部 ... 光,迎汉高祖刘邦四子代王刘恒为帝,开创「 ”文景之治”,传为一番佳话。 然而,细细品味《史记》,却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别样的东西,似乎吕氏一族并未有过谋反的想法,反而吕雉一死,诸吕就如同一群小学生一般,被群臣轻轻松松便安排了。 诛吕被灭前的形势 因为吕后的存在,吕氏外戚都逐渐占据了高位。 但是,其封王掌权的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直到汉孝惠帝刘盈死时,吕氏也不过仅有吕后的父亲临泗侯吕公、其兄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三人封侯而已,而且吕泽与吕释之尚且是因战功封侯。正因为刘盈身死,其子前少帝刘恭年幼,吕后称制,吕后才逐渐将吕氏一族逐渐提拔起来。 到吕后死时,吕氏一族最有实权的即是吕后的两个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为相国,统领南军,吕禄的女儿则已经成为皇后。因为吕禄、吕产都没有去其封国,因此可以说,此时京城长安的军政大权皆在吕氏之手。 而此时中央群臣的首领则是右丞相曲逆侯陈平和太尉绛侯周勃。 率先发难的是齐国 在诸灭诸吕战争中,率先发难的是齐国,当时的齐王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儿子刘襄,史称齐哀王。《史记》中说其发兵原因是因为接到了其他弟朱虚侯刘章的消息,说诸吕「 ”欲为乱”。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里的说法是诸吕意图作乱,但是因为害怕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老臣,所以不敢动手,但是这个消息却通过刘章的妻子(吕禄的女儿)那里传了出来,所以刘章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他的哥哥刘襄,其目的即是发兵诛吕,然后让刘襄做皇帝。 这里面透露了两条重要信息:一、诸吕「 ”欲为乱”,二、刘襄等人欲「 ”诛诸吕而立”。前者为刘襄发兵的原因,后者为刘襄发兵的动机。 刘襄发兵之前还有两个眼中钉 刘襄的眼中钉即齐国的国相和琅琊王刘泽。 齐国的国相属于中央派驻的官员,如果跟刘襄想法一致,则可用,但是事实证明,齐相并不想参与发兵,所以被刘襄诛 ... 。 而琅琊王刘泽原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同族,是刘邦远房的堂兄弟,但是问题是刘泽不但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xū]的女儿,而且还被吕后亲自加封的琅琊王。而琅琊国的封地又恰恰是原来齐国所有的琅琊郡,紧紧挨着现在齐国的封地。刘襄无法判断他一旦发兵,刘泽会站到哪一边。所以刘襄设计把刘泽骗到齐国,并掌握了其兵权。但是,后来刘襄却轻信了刘泽打算推动群臣立刘襄为帝的话,把刘泽放走,这也为刘襄后来没有当上皇帝埋下了伏笔。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刘襄解决了这两个眼中钉后,便给各诸侯国发布讨吕宣言,并扯起大旗,率兵西进。 诸吕的应对 面对虎视眈眈的齐国军队,诸吕却做出了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人事安排。相国吕产等人不但没有派出吕氏族人,反而派了前文所说他们所畏惧的那个颖阴侯灌婴,莫非是为了将灌婴调离京城以方便他们「 ”为乱”? 结果,灌婴也果然「 ”不负所托”,到了前线,就跟刘襄联系求和,相约只要京城吕氏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共同诛 ... 之。 然后,灌婴就驻军荥阳不动了,而齐王刘襄则还师齐国边界。看似剑拔弩张,实则一片其乐融融,等待时机。 时机到了 并没有等多长时间,京城的时机就到了。只不过,并不是吕氏「 ”为乱”,而是群臣「 ”发难”。 考虑到吕氏「 ”欲为乱”,却「 ”犹豫未决”,陈平、周勃等人决定先下手为强。然而,此时最为困难的就是京城的防卫兵权还在吕氏一族的手里,即吕产手里的南军和吕禄手里的北军。权衡利弊,周勃决定先拿北军下手。 北军统帅吕禄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郦寄,而郦寄的父亲正是开国老臣郦商,即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弟弟。同为开国功臣,周勃、陈平与郦商的沟通并不太吃力,很快就使其倒向了自己一方,从而用郦商之口使郦寄去劝说吕禄。 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史记.吕太后本纪》 其目的就是劝说吕禄回到自己的封国赵国,以使向众臣以示清白,齐国也可以退兵了。 听到好朋友郦寄如此劝自己,吕禄竟然真的就相信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吕禄还是将其汇报给了吕产及吕氏族人,而他们的意见却不尽相同,有的觉得此计可行,有的却认为不可,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而吕禄的姑姑吕媭则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提出一旦放弃军队,吕氏将无处存身。 吕氏被诛 ... 只可惜吕禄并没有听从姑姑吕媭的意见,最终还是在郦寄等人的再三劝说之下,交出了北军的兵权。 而此时南军的统帅吕产,也已经收到了郎中令贾寿的汇报,知道了灌婴己经与齐国联合、「 ”欲诛诸吕”。贾寿给出的意见同郦寄相同,也是尽早到封国去,不过当前形势下,很可能为时已晚。事实证明,贾寿的判断并没有错。这个时候,不但吕禄的北军的兵权已经被骗走了,陈平、周勃等人也已经朝着皇帝所在的未央宫进发。 巧合的是,欲进未央宫「 ”为乱”的吕产同周勃、刘章等人刚好在未央宫门内打了个照面。朱虚侯刘章率领千余人当即冲 ... 上去,吕产见状连忙逃走,但终究没能躲避刘章的追 ... ,死于非命。 吕产已死、吕禄兵权已丢,大局已定,随即吕氏一族被全盘端,一个不剩,通通 ... 光。 孝惠之子 按说,到这个时候,诸吕已尽皆被诛 ... ,平叛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 ... 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后少帝刘弘跟他的几个兄弟,都被以「 ”皆非真孝惠子”的原因, ... 光,一个不剩,动手 ... 少帝的正是齐王刘襄的另一个兄弟东牟侯刘兴居。而真正的继承人选则要从刘邦的皇子皇孙中重新选出。 在琅琊王刘泽的建议下,排除了外戚势力强大的齐王刘襄,而选中了更为仁厚的代王刘恒。至此「 ”平乱”工作方才告一段落。 到底是谁在叛乱?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整个事件已经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整个过程中,诸吕一直都处在一种「 ”欲为乱”的状态。因为他们「 ”欲为乱”,所以齐王发兵;因为他们「 ”欲为乱”,所以周勃等人骗走了吕禄的兵权;因为他们欲为乱,所以吕产被诛 ... ;因为他们欲为乱,所以吕氏一族被灭。 然而,整个过程中,他们体现出「 ”欲为乱”的状态了么?并没有。 「 ”欲为乱”的吕氏为何会派出他们最畏惧的人之一的灌婴去抵御齐国军队;「 ”欲为乱”的吕氏,为何在面对让他们回到封国的建议时,不仅仅吕禄,连吕氏族人都有不少人同意;「 ”欲为乱”的吕产,为何见到刘章带领的一千来人转身就跑,要知道南军人马少说也有十万人。 吕氏一族在吕后死了以后,其所作所为不但没有一点「 ”欲为乱”的样子,相反尚有担心被群臣和诸侯疑心,而动了放权的心思。这才是他们被抓住「 ”痛处”,被群臣一击而倒的根本原因。 反观,周勃、陈平、刘襄、刘章、刘兴居等人,则是以「 ”平乱”之名,行「 ”叛乱”之实,轻而易举地将毫无防备的吕氏族灭,并将刘盈的皇子一并诛 ... ,要知道这些刘盈的皇子们,每一个都出生于刘盈在世之时,他们虽然都不是皇后所生,但并非不是刘盈之子。 ... 少帝刘弘,此乃弑君之罪,但却被轻描带写地说成是「 ”非刘氏,不当立”,一场彻头彻尾的「 ”叛乱”就这样被洗白了。 水言水语 有人说「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也有人说「 ”历史就像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虽然说有些言过其辞,但并非毫无道理。 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才变得更加有趣。通过被胜利者装扮的表面,看到一些隐藏在深处的事实,也是历史吸引人的一方面。
本文标签:史记吕雉齐国中国古代史历史汉朝刘襄吕禄周勃中国历史西汉二十四史汉书后汉书离骚春秋战国军师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