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讽】的意思是什么?【律讽】是什么意思? ●宋洪适《<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稍存寄兴、与讽为流者,为律讽。」★「律讽」在《汉语大词典》第4361页第3卷955参见:律讽律讽是什么意思律讽lǜfěng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律格诗】的意思是什么?【律格诗】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律格诗」在《汉语大词典》第4360页第3卷954律格诗lǜgéshī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始张水部籍为律格诗,惟朱庆余亲授其旨。」
【律诗】的意思是什么?【律诗】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律诗」在《汉语大词典》第4360页第3卷954★「律诗」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律诗lǜshī诗体名。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中间四句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对偶。其句数在八句以上者称排律。
五言律诗格律 五言律诗格律参考资料:五言律诗格律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或者排律。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咱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能够构成五律的两种基本格式和两种变化格式。
什么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 | 历史新知网 什么是五言律诗?律诗一般8句,中间4句须为对偶句。乐府诗是典型的既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的诗歌。五言律诗的格律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杜甫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肃宗移居凤翔后,杜甫从长安偷越战区奔赴凤翔,谒见肃宗,被授左拾遗。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近体诗 近体诗,,中国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乐府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绝句每首4句;律诗每首8句,10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律诗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七言草书律诗四首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七言草书律诗四首此为明文徵明的《七言律诗》草书,师张旭、怀素狂草风范,纵横起伏,迂回飘逸,笔力雄健,富有韵律感,不失为狂草精品。文徵明,长洲人。初名壁,或作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工书善画,书模宋、元,亦专法晋、唐。行草笔法智永,大、小楷学黄庭坚,隶书法钟繇,山水师沈周,人称其兼有赵孟、倪瓒、黄公望之体。又善画花、鸟、竹、果。为明四大家之一,创吴门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