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执行“三光政策”?走上秦朝老路为百姓不齿 当年秦国攻灭楚国,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殉国,仇恨的种子从小就种在项羽的心里,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使项羽不惜活埋20万秦军降卒,不惜在关中执行“三光政策”,也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扭曲了他的性格,蒙蔽了他的眼光,从而使他错失了建都关中的天赐良机。所以,项羽对他头顶上这个傀儡早有不满。而被项羽烧成焦土的关中,则分封给了巨鹿之战投降他的三个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
伪满黑历史:日寇在伪满范围地区进行掠夺的三光政策 我在这里所要写的,不是日寇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在军事镇压上实行的...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而是在经济上人力上实行的抢光、刮光、搜光的三光政策。1936年日寇在伪满洲国...设立一个全伪满的临时户口调查局进行人口调查,三个月的时间调查结果,计有人口三千六百万,男子一千九百万,女子一千七百万。此外,日寇又发动全伪满各级官吏,经过一年时间,把东北的地上地下资源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调查。
日军“三光”暴行:华北根据地人口减少2500万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可谓是“三光政策”的始作俑者。“三光政策”作为侵华日军野蛮凶残、奸淫烧...、抢劫掠夺、无恶不作的代名词,为抗日根据地军民家喻户晓了。综上所述,“三光政策”是在百团大战后,侵华日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实行带有战略意义的极其恶毒的政策,妄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斗意志及物质基础,进而霸占全中国的阴谋计划的组成部分。
面对日军野蛮的“三光政策”,晋西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应对的? 从1941年春起,日军即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周围广设据点、碉堡,挖封锁沟;进行频繁的“分区扫荡”和“蚕食”;同时采取野蛮的“三光政策”。日军“三光政策”日军抢掠村民家的羊在1941年内,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与敌人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据统计,晋绥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200多次,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1942年1月底,日军集中第3、第16独立混成旅团等部共1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春季大“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