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

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

 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段时期中国书法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钟繇把隶书转变成楷书,而且这一时期大兴碑文石刻,各民族出现不同风格的书法,直至各种书风不断糅合,形成新的书体,同时...

虞愚教授轶事

虞愚教授轶事这里所记述的是虞愚先生1970—1972年在鼓浪屿疗养时的一些日常琐事和先生的回忆杂谈,以便了解先生在授课、著作之外的另一生活侧面。我们相聚时常把此类事情引为笑乐。由于林老师的极力反对,这张处方始终没有服用。先生还讲了一段陈衍的轶事,陈衍字石遗,是清末三大诗人之一,曾任北大和厦大教授,着有《石遗室诗钞》、《石遗室诗话》。先生有十几首诗作被收入《诗话》,时人引为殊荣。

戊戌年末书法班师生联展

>时值戊戌年末,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四合书院”与“一墨书社”联合举办的书法作品师生联展,本周日就要与大家见面啦!>此次作品展,紧扣“读书、书法、人生道理”等主题,征集四合书院六个书法班的家长和学生作品近八十幅,并已经装裱完毕。>展览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提供一个近距离观摩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大家对书法的热爱。

沈尹默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他的书法有着怎样的影响

>>沈尹默的人生是“书法人生”,他的一生主要精力倾注在书法上。在这个意义上,沈尹默先生以“二王”体系为本体,又具有当代性创新的妍美流畅的经典书风,应该是获得理论界重新评价的时候了。>>沈尹默在笔法、笔势、笔意等书学理论上同样有精深的造诣,写出了不少书论著作,撰写了一系列的书法论稿,他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不断推出新的著述。

杏坛名师 书画大家(下)

杏坛名师书画大家(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启功的社会活动日益繁多,他以卓越不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和对国家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敬重。书法家启功启功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为纪念陈垣校长100周年诞辰,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画家启功溥心畲在画界被称作“北溥”,与南方的张大千齐名,堪称“一代宗师”。

浅谈书法三要素

浅谈书法三要素书法的三要素是笔法、结构和章法。下面结合老年书法教学,谈谈我对书法三要素的认识。我认为如果提倡老年人写书法以“少字数”书法为主,解决章法问题就灵活得多了。“少字数”书法的字数以四个字左右为宜,首先在心理上就比大篇幅内容要轻松得多,减少了思想压力与体力负担。而“少字数”书法内容简单,字数少,有兴趣就挥写几幅,无兴趣就搁置一边。

第一个皇帝钦定书法班,结果没培养出来一个书法家?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书法家,如果说古代帝王里擅长书法的皇帝之中,唐太宗...在历史绝对是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办书法班的皇帝,但可惜的是,这个高级书法班,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像样的书法家来。这就让人不解了,如此高规格的书法班,为何没有出来一个像样的学生呢?今天笔者将用白话的方式为您讲解《皇帝书法班的失败》。一个是虞世南,一个是欧阳询。

经典碑帖:王铎《枯兰复花图跋帖》,纵逸而蕴藉

王铎《枯兰复花图跋帖》,行草书,1649年作。舒卷而精致,纵逸而蕴藉,为王铎晚年行草书之精品。王铎字觉斯,是明末清初中国书坛的弄潮儿,他的别号达十五六个之多,常用的有嵩樵、龙湫道人、痴庵等。王铎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河南。降生于河南孟津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其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