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

[专家点评] 战国中期 玉人骑兽佩

[专家点评]战国中期玉人骑兽佩这件玉人骑兽佩,出土于洛阳市东周王城北墙附近的积石积炭大墓。玉料呈灰白色,有黑色微斑,晶莹泛油漆光泽。小儿头梳双髻,短发梳向脑后呈环状。圆脸尖颔,鼻梁隆起,小口微张,眉目清秀,双耳拳曲,双手前伸执兽耳。兽似伏虎,头略宽大,昂首,双目前视。身侧雕琢卷云纹,腹下有细如毫发的卷云纹,流畅生动。自小儿头至虎腹纵钻一个穿孔,可贯组绶随身佩戴。应是战国时期玉雕中的杰作。

[专家点评] 春秋 白玉云纹环

[专家点评]春秋白玉云纹环此为春秋白玉云纹环,外径5.8、}L径3.0、厚0.35厘米。卷云纹在春秋战国时较常见,此器作工精良,雕琢技艺精湛,高贵典雅。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到战国封建制度的初步确立,社会经历了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过程,诸侯称霸、列国争雄。春秋时期玉器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春秋以来,玉被人格化为德。

[专家点评] 明 漆堆黑云纹笔

[专家点评]明漆堆黑云纹笔此为明代漆堆黑云纹笔。通长20、管径1.6、帽长8厘米。笔毫已失,笔管、笔帽均为木胎,通体经逐层涂漆后雕饰而成。漆层断面红黑相间,乃红、黑漆层相交所致,因表面呈黑,故称其为“堆黑”工艺。又多雕成云纹,故又称其为“云雕”。笔管通身雕刻如意形飞云,云纹舒展流畅,...的雕刻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风格。笔身两端梭形,中部内敛,这种曲线造型及独特纹饰在明清毛笔遗存中独具特色。

[专家点评] 商 嵌红铜云纹青铜钺

[专家点评]商嵌红铜云纹青铜钺这件商代的青铜钺,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通高36.5厘米,刃宽36.3厘米,肩厚1厘米,重11.4千克,身厚体重,是目前所见最重的青铜钺。镂出的大口上下各排列双行利齿,口周一圈鱼形几何纹。上边和两侧饰云纹,纹饰宽凹线中嵌满红铜。在红铜衬托之下白亮的青铜纹饰十分漂亮、耀眼,增添了华美和贵重之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仪仗氛围。它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错金属工艺的商代器物之一。

[专家点评] 明“黄花梨六方形南官帽椅”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六方形南官帽椅”这件六方形南官帽椅,座面78×55、座高49、通高83厘米。此椅六足,是南官帽椅中的变体。靠背板三段攒框打槽装板,边框也做出双混面。下段为云纹亮脚。上段透雕云纹,故意将花纹压低,而使火焰似的长尖向上伸展,犀利有力。此椅造型远胜所曾见到的几件六方椅,其可贵在虽是变体,而意趣清新,自然大方,无矫揉造作之弊。这件六方形南官帽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唐 越窑褐彩云纹镂花五足炉

[专家点评]唐越窑褐彩云纹镂花五足炉这件唐代越窑褐彩云纹镂花五足炉,高66厘米,口径36.5厘米,底径41厘米。盖形似头盔,顶作含苞待放的荷花钮,顶端中央有一圆孔,与器内相通。钮缘有镂花八组,钮座作竹节颈托盘。盖缘镂刻交叉云纹四组。腰部周缘镂雕八个壶门。从盖钮到台座,均用褐彩绘有如意、云气等八组图案,每组纹饰都以双弧纹相间。造型、彩绘与镂雕融为一体,有虚有实,疏密有致,给人以庄重大方,清新舒畅之感。

[专家点评] 战国中期 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

[专家点评]战国中期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战国中期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另面)这件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通高45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22厘米,直重6.3千克。盖顶饰三角卷云纹构成方格状云头纹,四坡面饰变形云纹。通身饰各种勾连云纹图案。窄细的纹地处嵌以绿松石,显得雍容华贵,层次分明,蕴藉沉厚。圈足纹饰为两组折角对套的漫卷云头纹,纹地嵌以绿松石。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爬龙

[专家点评]西周早期爬龙这件西周早期爬龙,长60厘米,重19000克。龙身呈S形,饰菱格纹。高挺的龙脊由尾直通顶部,随体呈曲线变化,脊高4.5厘米左右,显得苍劲有力,上饰随体变化的阴刻云纹及弧线纹。龙之四足本与它物铸接,现存残断的痕迹,露出内部的泥芯。另在其突起的龙脊内侧有一道从头至尾未打磨掉的范缝痕迹。

[专家点评]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勾云纹佩

[专家点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勾云纹佩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勾云纹佩(另面)这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勾云纹佩饰横长22.5厘米,厚0.5厘米,宽11.5厘米。淡绿色,体扁,长方形,中心透雕卷云形孔,四角外凸为脊,呈不规则弯弧形。正面琢磨出浅圆凹槽,背面平滑,钻四孔,可穿系佩戴。通体琢磨光滑,形制古朴典雅。1979年辽宁凌源墓葬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商 卷云纹青铜匕首

[专家点评]商卷云纹青铜匕首此器为商代卷云纹青铜匕首,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通长19.5厘米,宽1.2厘米,厚0.15厘米,重45克。一面平,一面微弧出,两侧刃平行,三角形锋尖锐。两面体后饰三角形的阳线卷云纹。商代其他地区出土的匕首各有特点,晋陕交界处的多呈脊柱状,成都地区的为柳叶形,大洋洲的匕首形状与它们有很大的不同。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