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小时候的故事,伏尔泰三岁背书 伏尔泰的父亲是一个公证人,家里摆放着很多书。伏尔泰很小的时候,就对书十分感兴趣。哦,小伏尔泰正在忘情地背诵着《寓言诗》中的故事呢。可是,伏尔泰毕竟只有3岁呀!父亲对小伏尔泰说:“孩子,你什么时候学会背诵的啊?能不能再背一个别的故事呢?”>小伏尔泰当着父亲的面儿,很快又看完了《寓言诗》中的另一个故事,接着又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居然能背得一字不差。
洛克忌日 | 约翰·洛克其人其思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01.故乡与生平从伦敦出发,西行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巴斯。这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1632年8月29日,洛克诞生于布里斯托尔市郊威灵顿村。洛克父亲名字也叫约翰·洛克。1647年,15岁的洛克在父亲的好朋友,一名国会议员的资助下,前往伦敦就读西敏中学。伯爵抱恙,洛克日夕在侧,悉心治疗,使伯爵的病情得到好转,同时也获得伯爵的信任。因伯爵的热诚邀清,洛克成为伯爵的秘书兼私人医生。
千年文化之旅:当西方遇见东方,欧洲人为何膜拜中国? 嘉庆二十一年,英国使臣阿美士德率领使团,满怀期待地奔向中国。早在阿美士德之前,他的前辈马戛尔尼就曾借着为乾隆祝寿之名,来华商讨贸易问题,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阿美士德这次指不定又要吃闭门羹,压力山大。阿美士德当然不乐意,只愿以脱帽鞠躬代替。经过多次争吵,阿美士德连嘉庆的面都没见着,就被驱逐出境,失望地踏上归途。那个人,是曾经的欧洲霸主、法国皇帝拿破仑。
伏尔泰评价孔子,我在他的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没有丝毫欺骗 如果说历史文化人物中,最值得人敬仰的,我想只有两个,一个是老子,另一个就是孔子。老子过于超脱,洋洋洒洒留下《道德经》,馈赠世人。孔子则用实际行动,教化世人。老外是这样评价孔子的!
纪念卢梭逝世241年,他是自由的奠基人,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引言:1778年7月2日,贫困潦倒身心皆病的卢梭逝世于巴黎东北面的一座小镇。更早之前,他因《社会契约论》、《新爱洛漪丝》和《爱弥儿》等著作被统治阶级视为异端,书籍被焚毁,本人亦被下令逮捕、焚烧,不得不开始了凄惨的流亡生活……卢梭生前饱受争议备受迫害,但死后却得到了无上荣耀。1789年,也就是卢梭辞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罗伯斯庇尔推崇说:这场革命,卢梭是导师。
从音乐控到开明君主,看腓特烈大帝重商主义政策下的成就! 腓特烈二世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不但推动了经济发展,还为日后的工业发展打下基础,他勇于开拓疆土,使得普鲁士由德意志的荒蛮之地一跃成为欧洲一流的...强国,因此史书上也尊称他为腓特烈大帝。年轻时的腓特烈二世并不热衷于父亲那套军国主义的统治方式。在被软禁了一年以后,腓特烈终于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他被强制安排到国家行政机构中实习,还被迫接受了包办婚姻,迎娶了布伦瑞克弗恩侯国的公主。
无神论烈士:反叛的“骑士”激发了法国大革命 18世纪上半叶,天主教的权威和宗教不容忍在法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在许多情况下导致了对那些不敢遵守戒律和坚持宗教教条的人的不合理的严厉惩罚.其中一个例子是让·弗朗索瓦·德拉巴雷(JeanFranoisdelaBarre,又称骑士)德拉巴雷(Chevalier(“knight”)delaBarre)的令人心碎的故事,德拉巴雷是一位年轻的法国贵族,也是法国安的列斯群岛和新法国总督约瑟夫·安托万·德拉巴雷
伏尔泰如何从巴士底狱的囚犯变成著名的剧作家 但不久将采用笔名“伏尔泰”的阿罗伊特,对当权者的取缔才刚刚开始。国王的独子先于他去世,他的孙子也是。这项责任落在了菲利普·杜克·奥尔良身上,他利用自己的地位,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治国家,直到自己去世。伊恩·戴维森在《伏尔泰:生活》一书中写道:“弗朗西斯公社实际上垄断了这家剧院,因为它是法院授权和监督的唯一一家上演悲剧和严肃戏剧的剧院。”
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伏尔泰诞辰 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他在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和政治等方面写了大量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书一出版就被法院判为禁书,当众焚毁,伏尔泰被迫流亡在外,后来定居在他情妇夏德莱夫人家中。1749年,夏德莱夫人逝世,伏尔泰应腓特烈邀请到普鲁士,但不久两人关系破裂。
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该书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该书的问世引起了法国当局的愤怒,伏尔泰又被迫离开了巴黎。1750年,普鲁士王太子腓特烈为沽名钓誉,写信给伏尔泰表示对他的崇拜,伏尔泰应他邀请前往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