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勇猛精进 重振佛学) 在近代佛教界中,太虚法师是力倡人间佛教的佛学家之一。尽管世间对他有种种误解,然太虚法师能始终如一地循着自己对佛法的认识,不遗余力,勇猛精进,教化世间。此后,在此思想基础上,太虚法师的一生行动皆以此为中心展开,积极从事佛教改革。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内部建立宗派制度,成立子孙制,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推而广之,国与国之关系,以和平友好代替战争仇恨。为此,太虚法师积极筹办佛学院。
佛学禅说:心思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小到只能容下自己。”“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迷失于自己的心灵呢?”“因为有的人心太大,欲望太大,无边的欲望让他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哪怎样才能看见一个人的心呢?”年轻人若有所思的说。“心无形,但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有形,同样我们可以通过有形的言谈、举止,看到一个人的心,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仰止唯佛陀俯首礼太虚 绪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①这四句脍炙人口的格言,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太虚大师的言教。纵观当今之佛教现状,不禁感慨万分,亦不由得想起民国时,曾于逆流中为扫荡教界腐朽,革新佛教,勇猛无畏,一往直前,奋斗不息的太虚大师。因与革命党人往来密切,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又作诗凭吊,故为清庭追捕,遂往普陀山避难。
印祖故事:丛报发表大师论,居士寻找常惭僧 印祖对丛报十分赞叹:“壬子仲冬,得睹佛学丛报。始知宏法大士,多现儒门。欢喜感叹,非言可喻。”这就是印光大师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署名常惭和普陀僧。大师四论的发表,等于被龙天推出了。四论刚刚发表,狄楚青居士又向大师约稿。这几篇因为丛报停刊而没有发表,其中包括《净土决疑论》这篇重要的论著。大师四论发表的意义如何?
太虚大师_宗教信仰 太虚大师,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不久,寄禅和尚逝世,太虚在其追悼会上提出进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号。翌年夏,佛教世联会正式成立,太虚被选为首任会长。同年10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是年5月,太虚应聘来南普陀寺就职。后由其门下弟子编辑《太虚大师全书》行世。佛教密宗手印_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