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浅释_宗教信仰 阿底瑜伽,意即无比圆满相应,进而合三乘为一大密咒乘。恒河大手印和禅宗一模一样,它也不讲用什么法修,而是讲无修无得无证,直指人心成佛。所谓大手印者,就是一真法界。故大手印,就是我们的大心,就是我们的本性。一切东西由它生起,由它显现,由它变化,这叫大手印。恒河大手印就是这么好,这么高,因而下面我们要把这宝法和大家公开地讲一讲。沈阳最古老的塔_宗教信仰
往生决定和信心决定是不能分割的 所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弥陀的誓愿、弥陀的真心都在弥陀本愿之中,在弥陀本愿名号之中,是不能分割的。这在《佛说无量寿经》中就可以看到,弥陀所发的悲心切愿,弥陀本愿名号信心本是一体,不可分割。往生决定,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弥陀的誓愿,是弥陀慈悲的愿心。
老舍与佛法的一世情缘 换句话说,老舍是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中,最早与佛教结缘的。当探讨老舍所受到的佛教影响时,联想到的第一个人,毫无疑问的便是“宗月大师”了。事实也正是这样,老舍虽然在组织上加入了基督教,但对佛教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相比之下,老舍在抗战时期对佛教更为偏爱。老舍对佛教的赞颂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深得佛心 深得佛心>沧州有一游方尼,即前为某夫人解说因缘者也,不许妇女至其寺,而肯至人家。不劝妇女布施,惟劝之存善心,作善事。我的外祖父张雪峰先生家里有一位姓范的仆妇,向这位尼师布施一匹布,尼师合掌念佛,表示感谢后,把这匹布放在桌上。
细微之处见佛心 细微之处见佛心>沧州有一位游方的尼师,也就是前面所记为某夫人解说因缘的那一位。我的外祖父张雪峰先生家里有一位姓范的仆妇,向这位尼师布施一匹布,尼师合掌念佛,表示感谢后,把这匹布放在桌上。
老舍的不解佛缘 然而,当老舍刚刚开始接触佛教时,却是被动的,不自觉的。换句话说,老舍是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中,最早与佛教结缘的。当探讨老舍所受到的佛教影响时,联想到的第一个人,毫无疑问的便是“宗月大师”了。相比之下,老舍在抗战时期对佛教更为偏爱。老舍对佛教的赞颂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深深扎根于老舍潜意识之中的佛教文化思想,这时似乎又一次得到了复苏的机会。
多情乃佛心 多情乃佛心从前,一个老太婆供养一个住茅棚的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每天都参禅打坐,老太婆呢,每天都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这样过了二十年。一说到“不动”,我们就会理解偏差,认为学佛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冷。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
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禅师没有作任何的点评,对另外一个弟子说:“来说说你的理解。”他认为禅师一定会赞赏他,可是禅师并没有赞赏他。禅道贵在用心去感悟,要有佛心,需要达到一种境界才能体会。
因果故事:深得佛心的比丘尼 我的外祖父张雪峰先生家里有一位姓范的仆妇,向这位尼师布施一匹布,尼师合掌念佛,表示感谢后,把这匹布放在桌上。过了一会儿,又拿起这匹布,交给姓范的仆妇,对她说:“施主的功德,佛已经明鉴了。既蒙你布施,这匹布已是归我所有。如今已是九月,天气渐冷。刚才我看见你婆婆身上还穿着单衣,现在我把这匹布赠回给你,你拿去给婆婆做件棉衣,你看好不好?”
善恶一念之间 清净显现佛心 一念清净,念念清净,一念成佛,念念成佛。关键问题就在“念头”上,如果能达到无念,魔就彻底失败了。每天我们都会产生很多个念头,有善念,也有恶念,当你产生念头的时候,可以像故事中的这位大师一样,是善念就拿红笔记一下,是恶念就拿黑笔就一下,当你本子记得全是红的时候,你离成佛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