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悲观哲学家:叔本华

作为时代的呼声,19世纪上半叶涌现了一批悲观主义诗人———英国的拜伦、法国的缪塞、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涌现了一批悲观主义作曲家———舒伯特、舒曼、肖邦,甚至贝多芬;尤其是造就了一个极度悲观的哲学家———阿尔图·叔本华。但是,叔本华的父亲坚信文人多穷的观念,坚持不让其独子弃商从文。1816年,叔本华正值28岁。叔本华这位素来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最后大概是“乐极”地躺在沙发上溘然辞世。

亚瑟·叔本华是谁?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生平简介

亚瑟·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有人写了《叔本华大辞典》和《叔本华全集》,有人评论说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罗素在他编写的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么说:假若根据叔本华的生活来判断,可知他的论调也是不真诚的。>在叔本华的论女性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态度。

磨难不损狂傲 ...

然而不幸的是叔本华年仅16岁时,慈爱的父亲便因经商受挫而...身亡。叔本华在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写序言时,对自身的哲学命运作了如下归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而我看到这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对于这一事实,我总算在彼得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那句话是‘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满足了。’”叔本华历尽磨难丝毫不减其狂傲...的精神与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带给世人一个大大的惊叹。

悲观哲学家叔本华

作为时代的呼声,19世纪上半叶涌现了一批悲观主义诗人——英国的拜伦、法国的缪塞、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涌现了一批悲观主义作曲家——舒伯特、舒曼、肖邦,甚至贝多芬;尤其是造就了一个极度悲观的哲学家——阿尔图·叔本华。但是,叔本华的父亲坚信文人多穷的观念,坚持不让其独子弃商从文。1816年,叔本华正值28岁。叔本华这位素来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最后大概是“乐极”地躺在沙发上溘然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