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以及他与闯王李自成的关系 张献忠是明末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尽管在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作用上不能和李自成相比,但是张献忠仍是1644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风云人物。起义有因张献忠,陕西肤施人,生于1606年,身材高大,长的...虎脑。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实力怎么样?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朱元璋能够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诛灭暴元,确实也是有着其过人之处。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朱元璋的身上有着很多值得后人所借鉴、学...优点。>>图1元末农民起义>首先,是朱元璋虽出身贫苦,但却一生手不释卷,养成了终身学...好习惯。这两个人都是朱元璋的劲敌。朱元璋由此获得了身边士兵们的尊重,获得了人心。
元末农民起义有哪些?为什么只有朱元璋成功? 为什么只有朱元璋成功?所以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其军队的建设是非常之严格的。当然,这也是朱元璋的军队得到民众支持的原因所在。而这其中,发布檄文是朱元璋战争动员的另外一种方式。为此,朱元璋不断利用元朝内部矛盾与扩廓帖木儿通好,从而致使张士诚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最后以失败告终。而朱元璋的成功自然也少不了这些人的帮助。但问题是,在元朝末年众多割据势力中,这些能人异士为何偏偏就会选择朱元璋呢?
明末政治家 ... 家史可法就义 在372年前的今天,1645年4月15日,明末政治家,...家史可法就义。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家,中国民族英雄。顺治二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大屠...延续了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出生 在696年前的今天,1321年8月23日,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出生。网络配图张士诚,元末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东台白驹场人,小名九四,出身盐贩,汉族人,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死后葬于吴县斜塘。元英宗至治元年农历七月三十,张士诚出生于兴东台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诞辰 在411年前的今天,1606年9月18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诞辰。网络配图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明崇祯三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崇祯十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上发生动摇。
最可悲的明末皇帝,朱由检,一人之力难挽灭朝颓势,最终煤山殉国 朱由检,即明思宗,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七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他为崇祯帝。崇祯帝勤于政事,生活节俭,胸怀宏图伟业,想干一番大事业,挽救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但是崇祯帝生性多疑且识人不明,最终断送了明朝基业。
董元奔|明朝遗民鸿儒相同的时代感伤和不同的人生选择 急剧变幻的时局在明朝遗民大儒们的心中留下了各不相同的投影,但是时代根本不给他们关于何去何从的长期思考,这些大儒遂分化、集结,形成三派。隐居期间,明朝遗民抗清派大儒带着对大明王朝深深的眷恋之情,在自己的诗词中反复吟唱着时代的哀歌。
明朝后期最强五支军队:其中一支投敌,另一支却打遍世界无敌手 明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第五名天雄军卢象升的军队,是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由于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然而卢象升的军队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
明末李自成打进紫禁城,没想到崇祯的皇宫里只剩下一个半男人 每个人都不能被忽视,每个独立个体都要有自己的声音。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崇祯登基,李自成下岗据说,中年男人的崩溃,从缺钱开始。哪怕你是大明朝的皇帝。1628年,距离今天不到400年,也就是崇祯皇帝刚登基的第一年,崇祯元年。那个时候大明朝的财政已经窘迫到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