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会

民国历史:民主革命的兴起

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建立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同盟会成立后,发行《民报》等多种书刊报纸,揭露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祸国殃民的罪行,抨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扬的君主立宪主张,鼓动人民加入革命行列。

梁启超与孙中山:两位近代伟人的江湖恩怨

孙中山祖籍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的老家在新会县茶坑村,离康有为的老家...县银塘乡也不远。地图显示,翠亨村与茶坑村的直线距离只有47.4公里,交通却十分不便。这段曲折的路程显示了两位革命先驱不平坦的交往之路。他们俩人的关系离不开康有为。1894年初,孙中山托人捎信给康有为,希望与他结交。康有为并没有见到来信,他与梁启超去北京参加甲午会试去了。

兴中会

11月24日,20多位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事泄后次日晚,孙中山逃离广州,偕陈少白、郑士良东渡日本,创立兴中会横滨分会。兴中会联络的湘、鄂一带会党势力因被卷入自立军起事而全部散失。兴中会领导骨干损伤过半,海外各处机构也渐次涣散。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兴中会并入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前,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最主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反清四大寇之一 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少白简介

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入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称为“四大寇”。该社成为策划起义的大本营。后经孙中山介绍,并得西医书院教务长康德黎批准,陈少白由广州格致书院转到香港的中医书院就读。当时清廷称他们为“四大寇”。陈少白随孙中山赴日本避难。此外、他还向日本华侨继续宣传革命道理。陈少白根据孙中山的意见,马上进行筹备。

陆皓东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民主革命家陆皓东简介

陆皓东是独子,9岁时,父亲病逝。>1895年1月,陆皓东接到孙中山回国的消息,立即与其他革命志士赶赴香港同孙中山会合,商讨举义大计。陆皓东在兴中会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起义势在必行,不能再有丝毫动摇。陆皓东受孙中山委托设计革命军旗图案。陆皓东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为灰烬,陆皓东则被捕。李勒令其下跪、招供,遭到拒绝。陆皓东面对敌人的斧钺梃杖,坚贞不屈,豪气不减。

陆皓东是怎么和孙中山认识的 他就义前后都是什么样的

>陆皓东的原籍是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与孙中山同村。年方16岁的陆皓东则对孙中山带回来的西方文化科学书本和孙中山讲述的民主思想异常羡慕。孙中山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起义无限期推迟。因为当美国领事前往中国官府为营救陆皓东而展开斡旋时,却发现陆皓东早已承认起义之事了。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7岁。随即取出3000大洋,以安慰烈士眷属,其中1000元用作陆皓东的儿子少东结婚费用。

清末第一刺客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史坚如简介

史坚如,广东番禺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0月31日史坚如赴香港时,半路被清兵抓获。>>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史坚如:“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史坚如在这里较早地受到西方民主自由共和思潮的影响。...的清廷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及其引起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极大地...了史坚如,激发起他改革旧中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名医建议,让史坚如到香港治疗“气郁”之疾。

兴中会革命声起,日本或成为清季中国革命之摇篮?

日本之东京、横滨,一度被称为“革命之摇篮”,故为重要之海外基地。孙中山进而指出日本乃“以其地与中国相近,消息易通,便于筹划也”。孙中山推行革命,亦屡得日本友人相助,故辛亥革命与日本关系密不可分。东京、横滨二地的主要贡献,在于创设革命团体、进行革命宣传、筹款及购买军火三项。宫崎滔天最后尚须一提的是,革命党所策动之起义,急需军火供应及补给,日本正是重要供应地,宫崎滔天即为一例。

孙中山的另一面:作为一名医生 他的医术究竟如何

1907年4月孙中山与流亡到檀香山的家人合影。孙眉和兴中会会员以及广大华侨信以为真,纷纷加入保皇会。孙中山深感檀香山“华侨误入保皇党者颇众,故保皇势力盛极一时”,尤其是连自己的大哥误信成为保皇会的积极分子,心情十分焦急。l903年10月,孙中山为了夺回被梁启超破坏殆尽的檀香山兴中会阵地,从日本再到檀香山。

孙中山的资料

孙中山的资料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名逸仙。  中国伟大的革命家。1866年(同治五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名孙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号中山。他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