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之争:回归学术 回归理性 《功甫帖》之争:回归学术回归理性2014年1月1日,引起各方关注的《功甫帖》真伪事件迎来新进展,在元旦这天,上海博物馆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三位研究员的正式报告于《中国文物报》公开发布。疲于应对的同时,我先后发表了两份声明,敦促上海博物馆尽快公布学术报告,呼吁让《功甫帖》的争论回归正常的学术层面。
《功甫帖》研究:形体极相似 气韵却不畅 《功甫帖》研究:形体极相似气韵却不畅苏富比拍卖公司2013年秋季拍卖会在美国纽约举行,拍品中有一件苏轼的《功甫帖》,这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历史名书法家墨迹,因而颇受世人的关注。《功甫帖》,纸本,尺寸未详。《功甫帖》从字的形体上看,与苏轼的书体相符,尤其接近于《北游帖》。《功甫帖》中以上诸笔法的瑕疵,不合乎苏轼笔性特点,虽然形体极其相似,然气韵不畅,我认为这很可能是摹写所造成的失误。
《功甫帖》之争暴露中国艺术市场缺陷 《功甫帖》之争暴露中国艺术市场缺陷《功甫帖》之争暴露中国艺术市场缺陷围绕《功甫帖》真伪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终于告一段落。而经过连续4周的舆论冲击后,人们可以发现,中国艺术市场有着根本性的缺陷。争论暴露市场根本性缺陷尽管这场争议回到了学术讨论的范畴,但争论本身还是暴露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