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也是药名

苏东坡跟姜制之一起在朋友家作客。宴席上,姜制之提议说:“坐中各位都要以名字打一药名。”说完指着苏东坡说:“您是药名啊!”>苏东坡接上去说:“您也是药名啊!如果不是‘半夏’定是‘厚朴’。”姜制之询问什么原故,苏东坡解释说:“如果不是半夏、厚朴,为什么要叫姜制之呢?!”

怪病多痰,用半夏配生姜,治疗很多疾病,能起意想不到的疗效

另外半夏稍有毒性,而生姜又能解半夏毒的作用,两者除了功效相佐之外,还能配伍相互制约毒性,使得功效发挥最大化,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且这两个药适用的症状又非常广泛,在临床上很多药方都会使用这两个药材。以上这些就是半夏和生姜的具体配伍和临床一些常用的方药,这两个药非常重要,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以及咳喘、心神的相关症状。

都擅消除脾虚腹胀,姜夏厚朴甘草人参汤与六君子汤的区别在哪?

什么是脾虚腹胀?脾虚腹胀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痞满的特点是胃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望无胀型。而脾虚导致的上腹胀,则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食后腹胀,食少,不思饮食,食而不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为特征。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腹胀,有两个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一个是出自汉代《伤寒杂病论》的姜夏厚朴人参汤,一个是出自宋代《妇人良方》的六君子汤。什么是姜夏厚朴甘草人参汤?

夏季食疗——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这条谚语多数人理解为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其实谚语采用了一个古代常用的修辞手法——互文,冬夏泛指一年四季,正确理解应为四季常吃萝卜和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辛热,萝卜甘寒,这是常识,谚语重点提醒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吃姜,对人体养生有益,同时这也是与中医医理极为合拍的养生经验。生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烹调配料,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

天气燥热难入睡,中医调理可助眠

立秋后燥热的天气,使不少老年人难以入睡,甚至可引发高血压、心绞痛等,严重者还有可能诱发糖尿病、中风等。这时,可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恢复脏腑功能,令失眠现象迎刃而解。1来回翻身睡不着调胃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秋天燥热,老人在饮食上若不注意,吃了些生冷、肥甘、辛辣之品,或暴饮暴食引起食积,很可能致使胃气失和而引起失眠。表现为在夜间辗转反侧,并伴有腹胀、腹泻、吐酸等明显不适。

夏秋之交,引阳入阴,调理失眠的好时机到了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失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情志受伤,从而给五脏六腑带来压力,这些受伤的脏器反作用到大脑,于是你就只能「”望空兴叹”了。除了情志问题,工作压力大会失眠、吃多了会失眠、神经衰弱会失眠、颈椎病会失眠、冠心病也会失眠......西医的舒乐安定的确可以让患者即时入睡,但长期服用会形成心理依赖和身体依赖,以后想摆脱它便是难于上青天。而中医原理听起来又太复杂,什么心火

喝中药养生?盲目服5种药,肝「 ”很受伤”

半夏属于消毒的药物,可以使用甘草来中合其毒性,但是半夏里面含有一种羟基苯甲酸会对肝脏带来一定的损伤。温馨提示不能盲目的选择中药来养生,不然对肝脏带来一定的伤害。

张锡纯︳痰涎郁塞,满闷短气。气逆肝火升,眩晕不能坐的理痰汤

提到痰,可能很多人认为痰只是我们常见的咳嗽的时候出现的病理产物,如果没有咳痰,身体应该没有痰饮。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痰饮除了质地的差别,在形成过程上,经火炼后的水饮才能形成痰。痰饮停积于某些部位,就会形成痰饮证。所以并不只是咳出痰才证明有痰。中医里有痰迷心窍造成的疯癫,也有因痰导致的失眠和头晕,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是没有咳痰的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