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首法藏简介 贤首法藏简介 贤首法藏(公元643年——公元712年),俗姓康,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十一月十四日,于长安大荐福寺逝世,世寿七十。祖籍为西域康居,故以康为姓。为中国华严宗第三祖,字贤首,号国一法师。世称贤首大师、香象大师、国一法师、康藏国...
因果圆融与即本即始 因果圆融与即本即始中国佛学越往后,越趋合流,这也是一个表现,即从起先的倡本倡始,谈因说果,最后因果圆融,本始相即。华严宗更是因果圆融、即本即始思想的积极倡导及发扬者。对于华严宗说,因果原无本始之分,一切法皆一时成。此外,智严还以见空辨本即始。总之,别而言之,本始是一理之两面,通而言之,则即本即始。
佛教汉化的故事 僧人为何叫和尚 为了感谢佛图澄,后赵皇帝石勒拜佛图澄为师,称之为大和尚,称僧人为和尚。为了笼络安定民心,以巩固其统治,借助于传播佛教,达到“助王政之禁律”的目的,后赵皇帝石勒号令广大中州各族人民奉佛。继佛图澄之后,他的大弟子道安成为全国佛教中心人物。北齐时期,佛教活动成了全民行为。1600年来难以数计的名人达贵和海内外的佛教僧人在这里学习佛教经典,有许多僧人受到灵泉寺的灵气氛围影响,成为中国佛教界知名人士。
佛教汉化的安阳故事 佛教汉化的安阳故事■刘书民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究其佛教在安阳一带的兴盛原因,从思想文化方面,佛教教义对一般民众而言,主要是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及功德等,比较关切。继佛图澄之后,他的大弟子道安成为全国佛教中心人物。隋文帝、唐太宗与灵泉寺的故事中国佛教历史上有一处不能不提,而更不能遗漏的寺院,那就是安阳灵泉寺。灵裕20岁左右来到当时佛教中心的安阳宝山寺,投在道凭法师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