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高祖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郭威被点赞,作为「 ”学生”的赵匡胤被鄙视?

有一句名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还有一句名言却说「”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事实上,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都非常有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开国皇帝,他们干了同样一件事情,但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截然不同。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名叫郭威。他自幼失去双亲,依靠姨母抚养方才长大,这出身也就比明太祖朱元璋要稍微强那么一点点。郭威成年后,选择了去投军。由于长得人高马大,加上好勇斗狠,郭

皇帝是个二婚控:一后三妃皆寡妇,死后传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出身寒微,黄袍加身,四娶寡妇,传位外姓,被赵匡胤顶礼膜拜。这个皇帝太重情义?一后三妃皆寡妇,死后还传位外姓。1/怎么样才能当上皇帝?在古代,要想成为一国之君,无外乎如下几种途径:其一,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其二,是从自家亲人手中继承过来的;其三,是由他人禅位得来;其四,就是发动兵变(宫变)。相比如真刀真枪地抢夺,发动兵变是最经济、最简捷的,这样的操作,流血更少。

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清理父辈留下的权臣,可惜功亏一篑

五代的后晋王朝在重臣接连反叛和契丹连续打击下,落得个城破国灭的下场,连皇帝一家都被掳到契丹。可是刘知远上位一年就去世了,把同样是烂摊子的后汉交给了不成器的后汉隐帝刘承祐。刘知远后汉隐帝的大开...戒刘知远病死后,皇位由另一个儿子刘承祐继承。刘承祐继位后代发现父亲留下武将基本把皇帝权力架空了,不但不服管,一个个还拥兵自重,根本无法管理。从后汉高祖刘知远到后汉隐帝刘承祐,只有两位皇帝统治了三年时间。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谁,他们都是怎么死的,有人死后被焚尸

中国历史上有三本署名罗贯中的奇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水浒传》——现在的《水浒传》,署名除了施耐庵之外,还有罗贯中的大名。其实,除了这两部名著,还有一部署名罗贯中的书。那就是《残唐五代史演义》,说的就是五代的故事。五代,承唐启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

傀儡皇帝一天内连 ... 三位宰相,还想诛 ... 大将,结果被后者取而代之

由于刘承祐太年轻,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再加上内忧外患严重,所以刘知远在临死前便任命心腹杨邠、苏逢吉、史弘肇、王章、郭威为顾命大臣,其中前四位以宰相身份辅政,郭威则以枢密使身份征伐叛逆、镇守邺都。刘知远创建后汉才半年,便突患重病而死五人执政团队从一开始便矛盾重重,其中杨邠、史弘肇飞扬跋扈,苏逢吉阴险残忍,王章狂妄傲慢,唯有郭威接人待物还算平和,而且善抚士卒,口碑远比其他四人要好。

此人被史家评为「 ”五代第一明君”,他若不死定能在宋之前一统中国

驻守在中原各地的辽军守将听说刘知远势大,闻风而逃,刘知远轻而易举地夺回汴京、洛阳。随后,刘知远在汴京登基,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他则成为了后汉高祖。公元950年,郭威打下了汴京被部下拥戴为新君,公元951年,郭威在汴京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周。所以,郭威致力于改善民生,唯才是举,在他的整治下,中原的混乱局面竟有所好转。后周建国时,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仇视郭威,于太原建立北汉政权,与后周分庭抗礼。

五分钟11幅地图轻松了解五代十国兴衰

图文摘自网络五代十国,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几十年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中原地区出现了五个疆域比较大的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所谓五代。李存勖的祖父叫朱邪赤心,因功被唐懿宗赐国姓李,名为李国昌。后唐兼有后梁、晋国、燕国等国国土,疆域比后梁大幅扩大。

刘知远

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

刘知远:最“短命”的开国皇帝,最后怎么死的?

刘知远见乱世来临,不由得滋生起称帝的野心,一方面无视朝廷令其出击契丹的诏令,另一方面则加紧积蓄力量。不久,刘知远又北上攻击邺都,在久攻不下之际,对守将张琏采取诱降的策略,承诺保证张琏及其部下的生命安全。由此,刘知远也成为历史上任期最“短命”的开国皇帝,比之北周创世之君宇文觉还短三个月。

后汉

五代·后汉时期全图后汉,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六月,改国号大汉,史称后汉。郭威灭后汉而立后周。后汉被后周郭威所篡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镇守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称帝,以延汉祚,史称北汉。后汉刘氏父子二帝,享国不及四年。后汉世系高祖-刘知远在位2年。与石敬瑭惧事后唐,后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事后晋,为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封北平王,947年出帝被辽所掳,知远杂太原称帝,国号汉,后定都于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