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封疆建国以藩屏周

封疆建国以藩屏周  周灭商以后,周从一个西部小邦变成了一个大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  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周初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就是  把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以及古代先王圣贤的后代,分配到一定的地区,分别授给他  们一定范围的土...

周公姬旦是个怎样的人?周公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周公姬旦二次克殷之后,周公认为有必要扩建直属国家的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军队进行收编,又另建了一支八师,主要由周人组成,驻守在以新筑的成周为中心的的河洛地区的政治中心,戍守周天子,所以称为“成周八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周公指谁

相信大家都读过曹操的《短歌行》,其中有一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大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文学家、诗人、军事家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以是对周公的无比尊重。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周公之礼出自哪里

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此外,后人常称夫妇同房为“周公之礼”,虽然带有戏谑意味,但也能说明古人对此事之伦理性质的看重。刑、礼分离,是周公“德治”、“礼制”政策的重要内涵。礼的目的在于“强化”和“保护”,为此,防止犯罪,应是周公“礼制”的创新。

周成王姬诵简介 周成王在位时间多长

周成王姬诵是周武王姬发之子,是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幼时继位,周公姬旦辅佐,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姬诵在位时间为21年。周成王姬诵简介>周成王姬诵,在位21年,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太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

周公东征有什么影响?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公东征的

周成王时期,成王年幼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周公东征就是在这一时发生的。为了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周公在洛水北岸营建洛邑,作为周的东都,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公东征的?周公东征在西周开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继武王伐纣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镇压了商朝贵族残余势力的反叛,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东征发生于什么时候?周公东征做了哪些准备

周公东征发生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据记载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那么,周公东征做了哪些准备?>周公东征在西周开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继武王伐纣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镇压了商朝贵族残余势力的反叛,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成康之治:揭成康之治的历史背景及过程是怎样

成康之治是指的是西周初姬诵和姬钊的统治。历史上成这一时期为成康之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揭历史背景及过程。成康之治的背景周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他死后,太子诵继立,是为成王。成康之治的过程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剪桐封弟的故事

  公元前1064年,宏图大略的周武王满怀着对江山社稷的无限眷恋和事业未竟的深深遗憾在灭  商两年之后英年早逝。  太子姬诵继承了王位,史称周成王。  据说,成王即位时年仅十三岁,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年幼的成王需要在周公的背负下接受诸候  和大臣的朝见。九百多年后的汉武帝后...

古文观止 卷七‧原毁

古文观止 卷七‧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