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逻辑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非常有趣、流芳千古的一些哲学命题。由此可以看出,“白马非马”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已经注意到了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公孙龙首次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哲学增添了新的范畴。

佛陀与形上学

佛陀与形上学D.J.Kalupahana着陈铫鸿译霍韬晦校在表述佛教以前印度传统中的某些观念时,我们一直应用“形上学原则乙(Metaphysicalprinciple)一词,但对佛陀的形上学,或他在这领域中所设立的内容,及佛陀对形上学的态度,则尚无适切的说明。这问题故意被押后讨论。是因为只有在考察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之后,才有可能正确地决定那一类型的理论是属于这个范围。尤其是佛陀与近代哲学家对形上学问

理学

李翱提出“复性说”,主张性善情恶,只有消除情欲,才能恢复善性,已开理学之端绪。而被称为北宋初“理学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以儒家经典《周易》、《春秋》为依据,主张“明体达用”,提倡道德性命之学,揭开了理学的序幕。明代中期,程朱道学渐趋僵化,其学说的内在道德理性与现实感性之间的冲突日益显露,孕育了王守仁心学的产生。理学后经颜元、戴震等人的进一步批判,至清代中期日益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