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蒙古

康熙大帝是如何统治外蒙古的?

清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它早在入关之前便已经取得了察哈尔、科尔沁等蒙古的支持,将内蒙古大部归入自己主导的满蒙联盟之下。但外蒙古的归附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img src=https://www.lishirenzhi.com/zb_users/upload/201... >

蒙古为什么不和清朝打仗?

  事实上,蒙古和清朝曾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只是最后的结果是清朝胜利,三大蒙古全部臣服于清朝。明朝末年时,蒙古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大漠以南有16个蒙古部落、大漠以北有12个蒙古部落、大漠以西有5个蒙古部落。根据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

为何明朝搞不定的蒙古,却唯独对大清马首是瞻呢

1279年,蒙古大军在广东崖山打败了南宋势力,占领了中国全境。可是,明朝虽然打败了蒙古,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降服。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采取了联合明朝共同抗金的策略,不过并未奏效。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后金横扫蒙古各部。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被奉为蒙古大汗。一旦清朝实力不济,对蒙古的控制势必无法持续。以当时的形势而言,喀尔喀蒙古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九白之贡”是什么?

满清入关后的一段时期内,清廷对一些尚未归附的蒙古部落强制推行朝贡制度,“九白之贡”的背景是清朝势力的扩张与喀尔喀各部的衰落。同年十二月,清廷遣使到喀尔喀,正式提出喀尔喀年贡九白的要求。随后,喀尔喀九白年贡开始成为定制。这一贸易限制影响了喀尔喀部民众的生计,因此喀尔喀诸汗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时,九白年贡也被视为清朝与蒙古交往的政治基础、表示君臣关系的法律制度,以此将喀尔喀各部纳入到清朝的统治之下。

噶尔丹

三十五年昭莫多之战,清军歼敌数千,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兵败流窜,众叛亲离。噶尔丹在僧格旧部和卫拉特蒙古著名首领楚琥尔乌巴什、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下,投入了这场上层统治集团的权力争斗。鄂齐尔图车臣汗的部众部分为噶尔丹所并,部分逃到青海、甘肃交界处,其妻多尔济拉布坦则率少数随众逃往伏尔加河畔的土尔扈特汗国。噶尔丹近攻计的第二个战略步骤是征服天山南路的回疆地区。

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中国清康熙帝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多伦诺尔蒙古语为七溪、七星潭之意。康熙帝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其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次日,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35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清朝为蒙古准备的两个「 ”统治术”,让蒙古苦不堪言,想反也反不了

不过,无论漠北势力如何变化,漠北的势力对中原王朝的威胁程度始终仅次于内部动乱。在南宋末年,漠北的蒙古迅速崛起。1279年,蒙古大军在崖山海战中彻底打败了南宋的抵抗势力,占领了中国全境。漠北的蒙古鞑靼也与明朝纠缠不清,而漠北关外的女真满人,更是挥刀南下,直接灭亡了汉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使得中国历史的走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清朝在和准噶尔的战争中败多胜少,获胜的原因是将其耗死

清朝建立后,有一个大敌困扰了清朝百年之久,这就是准噶尔。这个准噶尔到底有多大能力,清朝在和准噶尔的斗争中到底有什么...呢?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此战后,清军放弃消灭准噶尔的企图,双方订约以杭爱山为界。除了以上三次惨败,清军在和准噶尔的对峙中,基本处于败多胜少的不利局面。

地图上的战争:噶尔丹引兵叛乱,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大胜而归

首战告捷之后的噶尔丹趁势向东进军,抵达杭爱山,噶尔丹的意外突袭,让毫无准备的喀尔喀部落迅速败退,开始纷纷向东逃窜。康熙皇帝对于噶尔丹贸然进攻其他部落大为震惊,康熙屡屡派遣使者前去调和,都未能奏效。在康熙皇帝听闻噶尔丹驻军于乌兰布通的时候,急令常宁、福全展开全面进攻,同时另外征调热河军队命令其挺兵至归化城,彻底切断噶尔丹的退路,三路大军共围噶尔丹。

俄罗斯和清朝的领土扩张竞赛:持续了200多年的波澜壮阔史诗

在随后的20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翻过了乌拉尔山脉,到达了太平洋沿岸。清朝的崛起让广大东亚的游牧地区免于落入俄罗斯手中,为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击贵族割据势力,建立了集权和专制,同时也走向了扩张的道路。此时的俄罗斯帝国的面积已经达到了398万平方公里,而伊凡四世继位之初才28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