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善昭禅师悟道因缘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俗姓俞,太原人。参见“百丈怀海禅师悟道因缘”章。>善昭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当即礼谢首山和尚。>汾阳这一带,冬季极为寒冷,生活艰苦,善昭禅师考虑到大众的身体,曾一度停止夜参。他派使者三次前往邀请,善昭禅师都没有答应。李侯怒罚使者,责备他办事不力,令他再一次邀请善昭禅师。使者哀求善昭禅师道:“必欲得师俱往,不然,有死而已。”
「一捂一悟」的启示 出家后到处游方参学,有一天,青年和尚来到汾阳参拜名重一时的善昭禅师,禅师一见面,一眼便看出青年和尚利根大器,久后必大有作为,心中甚是嘉许。这个青年和尚就是后来开一代北宋禅风自称慈明老人的石霜楚圆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座下弟子开宗立派,创立禅宗黄龙派和杨岐派。这则著名的“一捂一悟”的禅宗公案,是汾阳善昭禅师训导弟子的一个典型案例。从这个公案中对我们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一定的启示。
古代禅师们各种奇特的圆寂方式 像汾阳善昭禅师含笑赴死的事迹,就是一种“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的美好死亡。善昭禅师一听,便高兴的微微一笑说:“很好,我们走吧!”于是,善昭禅师就一动也不动的坐在法座上微笑圆寂了,那个弟子也恭恭敬敬的站在法座旁边立化了。性空禅师和船子和尚这种吹笛水葬的死法,不是也很诗情画意吗?
我们走吧! 龙德村的李侯,非常敬仰善昭禅师,三番两次表示要善昭禅师至承天寺当住持,禅师厌烦俗务,但使者苦苦哀求,不得已就考问众弟子说:“我怎么能够丢下你们而一个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带你们去,你们又都赶不上我。”另一个弟子高兴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路!”这时有位弟子慢慢的走出来,向善昭禅师叩首道:“师父!我跟您去。”善昭禅师一听,便高兴的微微一笑道:“很好!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