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

地道战的观后感(8篇)

地道战的观后感共观后感8篇:篇1:我在电脑上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光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建立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地道战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突破。说起“地道战”,我能够说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电影观后感1000字

电影观后感1000字参考观后感一:电影《后天》观后感1000字《后天》又名,是一部有关地球遭受天气的袭击的影片。参考观后感三:《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1000字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兄弟姐妹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

地道战创始人旷伏兆将军传奇

然而,作为这种战术的创始人,旷伏兆将军却一直鲜为人知。旷伏兆将军的一生,和神秘的地道战一样,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一次攻打侯坪的战斗中,旷伏兆所部与湖南军阀李觉的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激战。根据地各级领导干部遵照旷伏兆的指示,狠抓部队的整训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不料战情中途有变,旷伏兆胸怀全局,当机立断,命第二梯队改任中央突破的重任。战斗中,旷伏兆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欧洲也有地道战:二战乌克兰3000公里地道造就地下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镇上一部分知道“地下城”存在的居民将其重新起用,作为地下掩体保护人们免遭空袭。乌克兰地道战3000公里的地下奇迹敖德萨位于乌克兰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濒临黑海,又有着“黑海明珠”的美称。莫罗佐夫的游击队以及那些神秘地道,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哪位开国将军对刘伯承有“救命之恩” 创始地道战

事过多年之后,刘伯承还没有忘记旷伏兆的这次“救命之恩”。4个月后调入红十八师卫生部任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了湘赣苏区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当时红军药材奇缺,所幸旷伏兆自幼体质好,经过医生奋力抢救,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天,旷伏兆与总参谋长刘伯承一道行军。炮弹准确落入敌军碉堡,敌军一个个狼狈钻出碉堡,旷伏兆见状,立即下令采取“步炮协同”战术,逐步歼灭敌军。

冀中抗日地道战:挖地道3万里 设置兵工厂(图)

尤其在冀中平原,面对优势日军的轮番“扫荡”,缺乏地形依托的敌后武装处于极为艰苦的环境中。1942年4月17日,冀中区党委发出指示:“部队在基本分散的原则下,依靠民兵威力之发扬,配合爆炸战、地道战,多打小仗,消灭敌人,要利用群众已有的地道和挖新地道对敌人开展爆炸战。”

人们熟知的“地道战” 曾与这些位开国将帅有渊源

人们熟知的“地道战”曾与这些位开国将帅有渊源“地道战”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名称之一,随着同名老电影的几十年传播,“地道战”几乎成了抗战打鬼子的代名词。抗战期间,冀中平原根据地的地道战战法,即在此期间出现。开国中将旷伏兆的名字,和神秘的地道战有着不解之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伤亡,旷伏兆当机立断,决定化整为零分散突围。>王耀南在冀中军区深入研究后,又提出了与地雷战相结合的“地道战”战术。

僧格林沁为什么放弃用地道战攻打李开芳?

李开芳、林凤祥两人率领太平军北伐的时候,也多次采用地道战术用来攻打城池与防御清军,李开芳命人在冯官屯修建的地道与深壕主要是起到防御作用。僧格林沁到了以后决定与李开芳的北伐军展开地道对攻。对此,僧格林沁放弃了用地道战攻打冯官屯中的李开芳的打算。虽然冯官屯的地道战防御作用非常的强,但是,李开芳部孤军作战、缺粮少食,又没有援军来解围,最终处于劣势的李开芳部被僧格林沁打败,李开芳也被清军俘虏。

守城清军的反地道战术 让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弃城而走

在太平军攻克武昌、南京时,都是首先用地道爆破炸塌城墙,然后,太平军将士由此缺口攻城,此办法在林凤祥、李开芳领导的北伐军攻城时屡试不爽。因为守城的清军采取了反地道战术,让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无计可施,不得不弃城而走,改为绕道山西继续北上。

梦见地道战

周公解梦梦见地道战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地道战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