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若孙传庭多活十年,明朝可延续百年而不衰 若没有这些人,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200年大业或许可能只是一纸空谈。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而事实也证明,文官出生的孙传庭确实具有救世之才。说到这里,若论孙传庭生不逢时,其实也不为过。到时再入京勤王,也许大明的危机便可就此解除,再续命百年也犹未可知。
陈友谅的遗产让大明王朝称霸世界三百年 元末农民大起义,南方势力以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家势力最大。其中陈友谅的水师又是最强大的。鄱阳湖一战朱元璋险些被打死,亏得刘伯温神机妙算,周颠,常遇春等勇猛作战。且天不佑汉,陈友谅被乱箭射死,陈军大乱。朱元璋趁机大举进攻,侥幸得胜,俘获陈友谅的水师。 &nb...
大明王朝朱棣到底有多厉害?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360年5月2日出生,1367年正准备登基称帝的朱元璋决定给当时他已出身的七个儿子的乳名改为正式名字,就是在这一年7岁的四皇子正式被命名为朱棣。1376年17岁的朱棣和一帮兄弟奉父皇朱元璋之命去外地就藩,他的封地是燕京北平,封号燕王。就封...
清朝坚决取缔西南半自治 *** ,竟和大明王朝的灭亡有关? 对于大明王朝的崩溃,大家都习惯上认为是明朝无法应对后金与流寇的两线作战导致最终全面失败的。其实以当时明朝的国力如果战法指挥得当至少是可以平定其中一方的。殊不知明朝此时还有一个第三条战线,也极大地牵制和分散了明军的主力,这就是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的西南土司叛乱。这场战争对...
张居正一生所推行的隆万改革,为大明王朝延续了多长生命? 而万历初叶张居正所进行的改革则是隆庆改革的继续。可以说,张居正一手策划和推行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使得积重难返的大明王朝得以回光返照,延续了大明王朝将近一百年的生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太祖高皇帝一手开辟的大明江山。综上,张居正推行的长达18年之久的隆万大改革,为大明王朝整整延续了将近一百年的生命。
大明王朝皇帝后宫 宫妃其实就是三陪女 大明王朝皇帝大都不仅荒淫...,而且御女有术。明朝宫妃其实就是三陪女从开国皇帝明太祖不满足后宫三千佳丽、大力鼓励开设妓院、并亲自率先垂范出宫嫖妓开始,明朝诸皇帝玩弄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因此明朝的后宫嫔妃宫女陪葬制度由此诞生。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共陪葬的嫔妃达四十人。这些明朝后宫的嫔妃宫女平时供皇帝们吃喝玩乐,结果还要为死后的皇帝们殉死陪葬,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外国人笔下的大明王朝 由于历史观的原因,几十年来中国的历史学界一直在做一件事:贬明扬清。而清朝的“康雍乾盛世”被一再提起,历史学家不顾清朝终其统治也未达到明朝社会文化、经济成就的事实,对无知的学生和民众灌输被歪曲的历史内容。16世纪到17世纪,来往东西方的外国人已经非常多了,那么,他们眼中的明朝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大明王朝开国第一文臣,76岁时和全家一起被满门抄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在大明的开国六公中,有五个人是因军功而封公爵,而只有一个是以文臣而封公爵,他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再加上淮西众将视其为首,文武大臣勾结,极易结党谋私。闻得此语的朱元璋下令将七十六岁的李善长及其家人,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满门抄斩。
崇祯帝如果用好这三人,大明王朝起码在延续五十年 崇祯二年,清兵犯境,京师报警,不到30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率领招募的一万民团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崇祯帝不解实情,却以为卢象升畏缩惧敌,强令出战。然而这位为镇压农民军立下大功的名将,却被崇祯帝以“恃娇”之罪被革职下狱,致使李自成得以坐大。
大明王朝的五位顶级将领,缺了一个就不是大明王朝了。 种种政策体现着大明王朝的独特韵味,明朝时期,经济发达,国立后期也得到了恢复,在这么多年的沧桑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名将。元顺帝至十五年,归顺了朱元璋,力战克敌,横行天下,在多场大战中胜利,他对朱元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效命疆场,摧锋陷阵,所向披靡,鞠躬尽瘁。>>要论大明王朝最出色的名将,还是当属徐达,从出身农民之家的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元朝的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