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

真实的李庭芝是什么样的?死守孤城屡挫强敌,气节不输文天祥

>后来事实证明,老人的话没错,李庭芝的确不同凡响。当时,李庭芝因母亲去世,正在家中服丧。李庭芝了解完敌我形势后,率精兵主动出击。李庭芝乘胜而进,收复失地,并连续击败李璮。李庭芝多次劝其进兵,都被范文虎拒绝。李庭芝不计前嫌,慨然赴任。这些个使者无一例外,都被李庭芝以叛宋之罪开刀问斩。李庭芝只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扬州的局势日益恶化。

哪个国家才是蒙古征伐中最强大的对手?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抗元名将李庭芝简介,李庭芝是怎么死的?

李庭芝是南宋时期,抗击蒙元骑兵的名将,对抗击元朝,维护国家安全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李庭芝在后世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就像南宋大部分爱国将领一样,尽管默默无闻,被历史所遗忘,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为保护国家而付出所有的人。

扭转蒙古与南宋之间战略天平的人物叛变,大宋再无希望可言

成吉思汗铁木真死前留下对金策略,同意蒙古与南宋两者联合,南北夹击金朝。金朝很快在双方的夹击之下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金朝灭亡之后,围绕中国北方大片领地的归属,南宋与蒙古之间的矛盾因此爆发,至此,持续时间长达44年之久的宋蒙战役很快拉开序幕。此战役传来,蒙古强盛之极而金朝虚弱到极点的态势已经众所周知了,而与此时绝大多数金朝将领选择投降蒙古不同的是,此时一位小将刘整二话不说,选择南下投奔南宋。

明知道金被灭,下一个就是自己,南宋为何还要与蒙古结盟?

南宋明知道金被灭下一个就是自己,但还是和蒙古结盟了。难道南宋真的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对于南宋为什么样这样做,我们来聊一聊。规律金政权是有源于东北的女真族建立的。蒙古政权是由源于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建立的。当时由契丹人建立的辽政权在草原上是一方霸主,压迫周边部族。女真族不愿再忍受辽政权的压迫,趁着辽政权在圣宗和道宗两朝将...资源大量投掷于蒙古高原之时,起兵反辽。

一代名将孟珙在黄州城墙下挖「 ”万人坑”,令蒙古攻城大军损失惨重

由于此前成都府路已遭蒙古严重残破,襄阳又被攻占,此次蒙古军将重点放在了东线,攻取淮西地区,企图以此扰乱江北,窥伺江南。1237年十月,蒙古宗王口温不花、万户张柔大举入侵,抵达南宋在淮西的重要门户光州。光州城防分成北城与南城,在蒙军的围攻下,十一月,南城的守将率先投降。随后,蒙军集中主力攻破北城,光州陷落。光州的失陷,使南宋的淮西门户大开,蒙古军随即分四路出击。

南宋洗雪国耻的一战,却埋下了四十五年后的亡国伏笔

气喘吁吁的跑到蔡州之后,金哀宗不跑了,一方面是觉得蔡州城很坚固,可以固守;同时也是——真跑不动了,再往南跑就接近南宋的边界。在这逃跑的过程中,金国出现了个人才——恒山公武仙,这人很有点组织才干,一路逃,一路聚敛溃兵,居然聚集了十几万人,这基本上算是大金国最后的家底了。

孟珙

端平元年,孟珙军首先登城,破蔡州,金亡。孟珙坐镇江陵,主持京西、湖北路等地军务,杜杲招抚北方各族壮士,编组新军;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创建书院;部署纵深防御,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出兵攻袭蒙古占领区砦栅,焚烧仓库积聚;驱逐襄阳、樊城、信阳军等处蒙古军;又分兵增援淮南和四川,于嘉熙三年和淳祐二年击退四川方面蒙古军的进攻,使京湖和四川间的长江通道得以保全。孟珙智勇兼备,知人善任,长于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