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成语故事_成语“分崩离析”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分崩离析 【拼音】fēnbēnglíxī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故事】 “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析是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
“既来之,则安之”的真正用意 “既来之,则安之”,现代常被用来劝慰别人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的原意是国君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进行军事行动。...
成语"开柙出虎"出自哪儿?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开柙出虎是什么意思?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经典古代成语故事集锦? | 成语故事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