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七言草书律诗四首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七言草书律诗四首此为明文徵明的《七言律诗》草书,师张旭、怀素狂草风范,纵横起伏,迂回飘逸,笔力雄健,富有韵律感,不失为狂草精品。文徵明,长洲人。初名壁,或作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工书善画,书模宋、元,亦专法晋、唐。行草笔法智永,大、小楷学黄庭坚,隶书法钟繇,山水师沈周,人称其兼有赵孟、倪瓒、黄公望之体。又善画花、鸟、竹、果。为明四大家之一,创吴门画派。

元代赵子昂小楷《高上大洞玉经》

元代赵子昂小楷《高上大洞玉经》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八月,三十八岁的赵孟俯在北京为友人民瞻书写小楷《过秦论》一卷。赵孟俯小楷书博采众长,规模锺元常、萧子云,出入二王,取法于杨羲,以及唐代一些写经高手。这件《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子昂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1800年前的小楷,美得离谱!

钟繇书法高清系列珍藏历代视为《钟书法帖》。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王羲之学钟,实为善学,失其拙厚朴质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质今妍,驰惊沿革,成千古之书圣。细读此帖,用笔温润,结体劲健,正是王羲之创造性地临摹钟书所造成的新作,成为历代书爱者取法贵上的正书法帖。可遇不可求,赶紧收藏吧!

[名家名品] 杨守敬的书艺

[名家名品]杨守敬的书艺清杨守敬行书六言诗清杨守敬行书孟浩然诗清杨守敬七言行书对联“雨声欲为”清杨守敬行书四条屏(1)清杨守敬七言隶书对联“何人”135x32cm清杨守敬七言隶书对联“渔樵”177x39cm清杨守敬七言行草联清杨守敬七言行书联清杨守敬行书四条屏清杨守敬行书轴纵134.5厘米、横32.7厘米。以杨守敬的书法老师潘孺初为例,即碑帖兼顾的书家。这是杨守敬书学理论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是清代书法理论的一种总结。

[专家点评] 周 吴方彝盖

[专家点评]周吴方彝盖此金文书写规整、排列有序,颇具雍容之姿。吴方彝盖在清时曾藏上海赵谦士处,后归吴大徵。此拓片有“恒轩手拓”印,知为吴大徵所为。又有吴昌硕印记、题跋及杨岘题跋。此拓本为吴昌硕旧藏彝器款识册中一开,此册共36开,每开纵34.5、横45厘米,为吴昌硕收集、收藏,其中十二开有题跋,是研究金文和吴昌硕中年书法及小楷特色的珍贵资料。

[专家点评] 清刘墉 小楷册(一)

[专家点评]清刘墉小楷册(一)清刘墉小楷册(二)清刘墉小楷册(三)清刘墉小楷册(四)清刘墉小楷册(五)清刘墉小楷册(六)清刘墉小楷册(七)清刘墉小楷册(八)清刘墉小楷册(九)清刘墉小楷册(十)清刘墉小楷册(十一)此小楷册紫檀面嵌银丝纹,内页四环以瓷青手绘金银双色白描螭纹西番莲图案,应是内府佳笺,曾为“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收藏,现藏上海百乐斋。

[专家点评] 明王宠 小楷南华真经

[专家点评]明王宠小楷南华真经此册明王宠“小楷南华真经”纸本,每开尺寸长19.1、宽12.5厘米,荣宝斋藏。书后有梁启超、张謇跋。此册小楷字较小,字数很多,但写的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诚如梁启超跋中语:“吾常谓雅宜山人书有道气,远在文待诏上。兹卷渊懿静穆,稀世瓌宝也”。王宠字履仁,号雅宜居士,人称“王雅宜”。江苏长州人(常州)。工诗文书画,善行草书,尤精小楷。

[专家点评] 明黄道周 金谿陆氏家制(局部)

[专家点评]明黄道周金谿陆氏家制(局部)此件小楷金谿陆氏家制是黄道周的“金谿陆氏家制”绫本,云南省博物馆藏书法册一部,每开24.5×12厘米,共12开,其中9开为黄道周写的“金谿陆氏家制”、“诸葛孔明诫子书”、“吕成公晏语”。另3开为清人及近人题跋。黄道周在书法上精擅草书和小楷,此册小楷字的间距紧密,字字如贯珠。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率兵抗清,兵败被捕,不屈而死。终年62岁,清廷赠谥“忠端”。

在17世纪,他最有才华,被赞「 ”一代完人”

我们都知道,古时书法大家,都是极具才华的,本文要简述这一位,在17世纪,当属他最有才华,被乾隆帝赞为「”一代完人”,他就是明末抗清名将黄道周。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明代最后一位全才,时称「”黄圣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隆武二年(1646年),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我们学书法,肯定知道黄道周在书法上的造诣,其小楷在小楷盛行的明代别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