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

北辽宣宗耶律淳的皇后:萧普贤女的生平

―1122年),契丹族,北辽宣宗耶律淳的皇后。为北辽宣宗耶律淳的德妃,宣宗遗诏立天祚帝耶律延禧第五子耶律定为皇帝,但他不在燕京,只能遥立。北辽宣宗继位后,封萧普贤女为德妃。萧普贤女发现后,立即将李处温处死。然而,金国坚决不准耶律定当北辽皇帝。无奈之下,萧普贤女只好派兵把守居庸关,以防金军袭击。萧普贤女仓皇逃走。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称帝,还废自己为湘阴王,于是当即命令左右,将萧普贤女捆绑后...死。

明武宗朱厚照:一个不合格的昏君

最近看了黄仁宇先生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间有一句话:「”即有坏人为朝廷的独裁者,如何又有这么多的好人做大官?”这句话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的历史名声可以说是恶劣,他荒淫暴戾、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诞不经。可以说是明朝没亡在他手里,估计除了感谢朱元璋在天之灵的保佑,还得感谢他只当了十六年的皇帝就驾崩了。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当皇帝,为何明朝

我国历史上22个著名的关隘,看看都有哪些,分别位于哪些地方?

小的时候听评书《杨家将》里有杨六郞守三关的故事,当时也不太懂这个「”三关”是个啥意思,但感觉是和...有关的。后来,了解到「”关”这种设施是建在一个国家的要地、险地、要道,用于作为交通枢纽和...上控制出入,并且还有经济上征收赋税等功能。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有过很多著名的关隘,还在这些关隘中留下了一幕幕多彩的、波澜壮阔的篇章。下面咱们就系统的把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关”逐一的梳理出来,看看都有哪

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

到了这时候,明英宗才知道自己仓促出兵是多么的鲁莽。《明实录》称王振害怕大军踩坏其家乡蔚州的庄稼,才阻止大军由紫荆关回师。但《宣府镇志》显示王振建议明英宗从紫荆关回师,并没有提到自己家乡的庄稼,那么选择从居庸关回师应当是明英宗自己的决定,甩锅给王振属于为尊者讳。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感到走山地丘陵较多,不利于蒙古铁骑冲击驰射的宣府一带,入居庸关返回京师,会较为安全。

中国最著名的六大险关,每个都是咽喉要地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地理上的优势可能比集结千军万马还重要,《孙子兵法》将「”道、天、地、将、法”列为兵家五事,地理因素也比将与法要重要得多。中国历史上,重要关隘能否守住,往往决定一场灭国级大战的胜负。下面就是在史上赫赫有名的险关要地。一、山海关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今河北秦皇岛市,仅在「”山、海、关”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出它的险要,山海关北面是山,南面是海,二者相距不过数里。

明武宗一个追求自由且任性的人,一个最真实的少年皇帝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庙号:明武宗,年号:正德。朱厚照应该算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了,后人对朱厚照的评价出现罕见的两极化,贬低朱厚照的人,把他说成一无是处;褒扬朱厚照的人,把他视为一生知己。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说说这位与追求自由且最任性真实的人——明武宗朱厚照。

明代这位官员的生死担当,最为百姓传颂!

王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诛阉党、恤百姓、修边防、劝皇帝、强漕务、理盐政,是明代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著名官员,最为百姓传颂的是他为国为民的那份生死担当。反对阉党,稳定局势明朝历史上共有三次大的阉宦之祸,分别由王振、刘瑾和魏忠贤引起,正统年间的王振阉党是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阉党擅权,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皇弟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随即主持政权,朝中正直的大臣顺势发起肃清王振阉党的政治斗争。

中国古代关隘说(三)——天下九塞,太行八陉,居庸关的历史烟云

《淮南子》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也。”可见居庸关在我国古代关隘中的重要地位。居庸关扼守了太行八陉之一的军都陉。明末清初著名的...地理学者顾祖禹分析居庸关一带的地形时说:「”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绝谷垒石,崇墉(城墙)峻壁,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居庸关地势险要,扼守要冲居庸关是蒙古高原通往北京或者说是晋陕饶过太行山前往华北平原的

各地城隍流传的故事

上海城隍霍光的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年大旱,上海金山一带的农田干得开裂,田里的禾苗都快要枯死了。>北京居庸关城隍庙居庸关都城隍的故事:明万历年间,即1573年—1619年期间,中国出了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孙祖寿。1604年,孙祖寿求祭于居庸关都城隍,夜梦中举,结果考中武进士,担任保镇固关的守备。四方百姓得到消息,纷纷要求到居庸关定居,孙祖寿捐出自己的薪俸,盖了380间房子让他们居住。

明朝土木堡之变前后的三大转折点

虽然土木堡之战以后,论者多将明军战败的原因归罪到明军自居庸关回师的这一错误决定上。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是土木堡之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明帝国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