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插秧歌的故事 布袋和尚种田:五代后梁时,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个张重天的,扣好来勒村前江里撑竹排打夜鱼归家,一抬头,看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水打冻的大冷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号长汀子。
笑口常开 好在奉化民风淳朴,人们见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讨,能给便给了。这样,那位奇怪的和尚便在奉化住下来。因为不知姓名,又见他一条布袋终日不离身,人们便称他为“布袋和尚”。有一天,他们突然使起坏来,追着布袋和尚满街乱跑。他们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里到底有什么宝贝。布袋和尚被追得没办法,只好在大街上把东西倒出来。>孩子们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兴趣却来了。
弥勒菩萨应化事迹: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又郦肆聚落见物则乞。或就人乞其货则售。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天将雨即着湿草履途中骤行。曰道得即与汝一文。如何是布袋下事。师放下布袋叉手。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和尚在遮里作什么。曰如何是遮个人。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盘石。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他州有人见师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
宽容生爱 便笑得自在 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宽容生爱,学会人生的退步,也就能感受布袋和尚开口便笑的大自在。由此可看出,大肚弥勒佛的心胸之宽容。因此世人称他为布袋和尚。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宽容别人,凡事退让一步为高。当你宽容了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善的回报,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不过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长汀子布袋师,而他自己说名叫“契此”。摩诃居士布袋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时与蒋宗霸居士两人相处甚欢;出处饮食,时相往来。至此大家才知道疯颠作态的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化身。弥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为怀,忍让为先,所以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终年笑口常开。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 不知名氏,来历不详的布袋和尚,自称“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布袋和尚随缘度众,处处显示禅机。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禅僧问他:“请问和尚在这里做什么?”随后,布袋和尚唱颂道: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传说苏轼曾夜宿潍县石佛寺 传说苏轼曾夜宿潍县石佛寺陈正宽石佛寺,俗称南寺,老潍县古寺名刹大伽蓝之一。潍县石佛寺神圣高古,一是建时之“古”,二是石佛之“圣”,三是布袋之“尊”。传说,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任密州太守两年,在熙宁九年残腊,奉调改知河中府,行色匆匆赶到潍州时,已是年除,邂逅大雪,不得不石佛寺借宿一宵,大年初一雪霁,又行上路。不禁忆起十二年前,于潍州石佛寺投宿情景。
菩萨应化的故事 弥勒应身的傅大士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郡守捉又放大士是菩萨不久,僧尼道俗四众都来问询作礼。大家闻听后都说:“此三昧唯有十地菩萨才有。”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大士是十地菩萨示迹而来的。为设斋会卖妻养众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
水满自溢 水满自溢历史上,明州奉化县出了远近闻名的两个活宝:一个是沿街化缘的布袋和尚;一个是闭关修炼的净瓶居士。他先在一个又脏又臭的巷子里遇到了布袋和尚。那个布袋和尚,又矮又胖,像个皮球,随便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年轻人邀请布袋和尚去吃饭,却让店里的小二端上一堆鸡鸭鱼肉,看布袋和尚怎么办。结果那个布袋和尚双手合十,虔诚地念道:“因缘!因缘!”
忍字记 《忍字记》全名为《布袋和尚忍字记》或《布袋和尚醉屈忍字记》,讲述了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度富翁刘均佐出家的故事。这时,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来度化刘均佐,并在他手心写下“忍”字,劝他出家修行,但他不肯听从。>一日,刘均佐听说妻子与义弟刘均佑饮酒作乐互有暧昧,一时激愤打算持刀...了他们,后来感到心灰意冷,又看见手中的“忍”字,于是万念俱灭随布袋和尚出家修行。最后刘均佐由布袋和尚接引,终成为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