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

孔融简介 东汉大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生平

,153年生,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孔宙之子,孔褒之弟,山东曲阜人。孔融的哥哥孔褒的好友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遭到通缉,于是张俭便去投奔孔褒。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被逮捕下狱。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孔融因此名声大噪。何进十分生气,私自派遣剑客要追杀孔融。北海国的左丞相祖者劝说孔融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大为光火并把他杀了。

阮瑀的阮瑀的生平简介_阮瑀的事迹

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的应玚的生平简介_应玚的事迹

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

建安七子陈琳的人物生平,陈琳的人物简介

力谏何进>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建安元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见此情景,此时也在袁绍帐下效力的陈琳,感到事态严重,连忙写信劝说,臧洪特意回信。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建安七子——徐干的生平简介,徐干所留下的一些作品

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嵘《诗品》把他列入下品。徐干的存世之作,今只有散文集《中论》。它是“建安七子”中今存唯一的专著。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

建安七子——阮瑀的生平简介,阮瑀的一些人物事迹

阮瑀,字元瑜,东汉末陈留尉氏。建安十六年,阮瑀随军西征关中,曹操请他代笔写一封书信。>>阮禹的诗存十二首,有《阮元禹集》辑本一卷。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瑀终不为屈。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怒瑀不与语,使就技人列。臣松之案鱼氏典略、挚虞文章志并云瑀建安初辞疾避役,不为曹洪屈。初魏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逃入山中。因焚山得瑀,为记室。

建安七子——应玚的生平简介,应玚的一些人物事迹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应玚的弟弟应璩,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和其弟应璩在当时均被称之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建安二十二年,应玚与徐干、陈琳、刘桢皆卒于疫疾。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并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邺中亦称“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刘桢的生平简介,刘桢的一些人物事迹

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为进一步深层密交,将其领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待其成年之后,刘桢希望际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刘桢是建安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与曹氏关系密切。建安二十二年,北方瘟疫流行,刘桢染病去世。可见,刘桢文学创作的贡献之大。刘桢愤然,一是因曹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是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刘桢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雄辩的技巧及忠友敬业精神,赢得了后人赞颂。

“建安七子”应玚简介 应玚的代表作

应玚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与孔融、陈琳等人并称“建安七子”,其弟应璩也颇有文才,兄弟二人齐名。应玚擅长作赋,代表作有《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灵河赋》、《征赋》等。“建安七子”应玚简介>应玚,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的代表作>其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