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河灯

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传说故事

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传说故事  在淮河的上游,每到阴历七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放河灯,这是传下来的规矩。  传说,在古时候,淮河边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夫妻俩老来得了个闺女,给闺女起名叫仙花。这仙花模样俊俏,人见人夸。  仙花在她十五岁这年的七月十五突然没影儿了。老两口到处找,...

鬼节放河灯的由来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一些地区放河灯不限于七月半,三月三歌节、锅庄节、上巳节、三月节,也放河灯。

放河灯与插地香

放河灯与插地香作者:张一农天上繁星点点,河中彩灯烁烁,孩童地上插香,船中吹弹演唱……佛家以七月三十作为地藏的成道之日。入夜,常武地区百姓家家门前通插棒香,入庙向地藏菩萨进香礼拜。市区运河东段,停泊无数争奇斗艳的灯船,伴随着弦歌念佛之声,喧闹彻夜,早在七月廿九下午,远路的商贩便乘船驱车,满载着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前来设摊赶节场,为秋收秋种提供农用物资,直到七月三十傍晚才收摊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