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进卿

大明王朝在印尼的“国王”是谁?为何说他是“华人”国王?

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是,明代曾一度在印度尼西亚一带设立统治。郑和几次远洋出海,曾在苏门答腊岛设置了“旧港宣慰司”,表示大明王朝对此有着统治之权。当地民众首领施进卿于是配合郑和船队打击海盗,海盗被击退,海盗首领也被郑和所部捉住押回中国处决。不过,施氏虽接受了明政权的分封,但对其他国家仍然沿用此地旧称——“三佛齐国王”。旧港宣慰司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施进卿死后,其次女施二姐与其子施济孙围绕继承权展开斗争。

旧港宣慰司:明朝海洋战略背后的统治逻辑

旧港宣慰司:明朝海洋战略背后的统治逻辑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活动,往往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海上扩张的另一种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位于今天苏门答腊岛上的旧港宣慰司。只是相比更南方的旧港宣慰司来说,以上两个地方的重要性都要弱了不少。源自印度东南部泰米尔地区的朱罗王国,也通过突袭和占据旧港,一度控制了整个海洋的主要贸易航路。但已经在旧港当地站住脚跟的华人势力,却不愿意成为满者伯夷治下的弱小团体。

明朝为何丢掉了这最南端(苏门答腊)的领土?

旧港宣慰司为明代行政建置,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一部分。...驻地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当时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三佛齐,前代至洪武间为国。在占城之南,相距五日程。1424年,旧港宣慰使施进卿去世后,其子施济孙请求承袭父职,朱棣派郑和去旧港宣旨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旧港宣慰使。郑和船队从占城出发,驶往目的地旧港。

大明王朝的海外飞地——旧港宣慰司

但是在有明一朝也有一块飞地,那就是旧港宣慰司,现在的马六甲海峡。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旧港宣慰司1407年大明王朝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国和菲律宾一部分中设立了旧港宣慰司,最开始的宣慰使为施进卿,后为施二姐1424年施进卿去世,他儿子施济孙请求承袭父职,朱棣派郑和去旧港宣旨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旧港宣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