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简介 记载明代重要史事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清谷应泰(1620~1690)撰。应泰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学政﹐公余延揽名士﹐藉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书。因该书成于《明史稿》﹑《明史》之...
明朝王守仁——明朝第一牛人 明朝王守仁——明朝第一牛人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
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是怎么一回事? 隆庆四年(1570)时,俺答部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件。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率众投降明朝大同巡抚方逢时。史载此事与俺答三娘子有关。《明史》称俺答三娘子原名克兔哈屯(蒙名钟金哈敦),是俺答的外孙女,容貌清丽,资性聪颖,后被俺答纳为姬妾。俺答对她十分宠爱,“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第四节 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朱棣深自韬晦,老谋深算。并且,他还在府中扶杖而行,以蒙蔽朝廷。如果不能仔细筹划,就会一步错,步步错,朱棣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收到这个消息后,齐泰立刻作出反应。最后,把逮捕燕王的任务,交给了张信。可是,如果真的把事情告诉朱棣,也就意味着自己抛弃了朝廷,走上了反贼的道路,这个选择,不好做。好在,有一个人替他作了决定,这就是张信的母亲。
明代文臣气节的代表 ①,建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忧心,近臣黄子澄劝说建文帝早日削藩,以免数世之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相比之下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誓死效忠旧主的文臣则谱写了一章章可歌可泣的诗篇。>在诸多建文遗臣中,令人最为叹服的当属方孝孺。最后被杀害,宗族之人或被弃市或被抄没戍边达数百人,坚定的人格、正直的风骨,在面对朱棣的狡辩和粉饰时,没有的迎合,没有违背意志的赞美,这是由文臣特有的节操决定的。
明朝建文皇帝逃亡之谜 1402年,最终朱棣以胜利者的身份登上皇位,而建文帝在位仅4年。可见朱棣将灰烬中随便一具死尸诈称是建文帝,葬之而后自己称帝,至于建文帝其实早已换上僧人衣服逃脱了。现在,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建文帝确实没有死于大火,而是在城陷之际逃出去了。这可以作为一项参考资料,表明建文帝有可能逃亡到了青海瞿昙寺。但愿扑朔迷离的建文帝下落之谜会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
俺答封贡是怎么回事? 阿著有二子,一名吉囊,一名俺答。小王子卜赤虽为君王,但难以号令吉囊及俺答。这时俺答进犯更加频繁。俺答留驻宣府境内达两个月才退出塞外。大同遭俺答践踏之时,明边兵一部分率叛卒逃出塞外,投俺答诸部。不久,俺答再次入犯,大掠太原、石州。樊继祖竟不执行,让俺答纵掠而去。这时俺答势力日渐强盛。俺答于是在十月寇掠膳房堡,被永阻挡住。鹏至京师,下诏狱,判永戍边陲罪。
明代抗倭援朝战争简介 朝鲜陷入空前严重的亡国危机,明朝也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异常紧急。这种损害朝鲜民族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决定派出重兵援朝。明军奋勇围攻,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平壤大捷使朝鲜的抗战由被动走向主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争取援朝战争的全面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侵略军正在蹂躏朝鲜国土时,农民拒纳军粮,反对侵略战争。
建文帝下落之谜 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他认为建文帝并为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
明宫骇人的杀害后妃谋害皇嗣秘闻 明宫骇人的杀害后妃谋害皇嗣秘闻 裕妃之死,亦见《明史纪事本末》及《甲申朝事小记》,所记皆同。在此以后,又有李成妃被祸,但幸而未死。 成妃被祸,起于为慧妃乞怜。慧妃姓范,替熹宗生过一个儿子——熹宗三子皆不育,慧妃生的是皇次子慈然,慈然夭折,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