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的“独相” 内阁首辅叶向高生平简介 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万历三十六年,朱赓、于慎行先后去世,王锡爵拒绝入阁,李廷机又闭门不理事,阁务仅靠叶向高一人主持达七年之久,时人称其为“独相”。等到日期临近,叶向高请求先整顿福王的仪卫、舟车等仪仗用度,神宗却不予采纳。内侍立即跪着呈上叶向高的奏疏。神宗命令内阁宣布诏书。叶向高扣留皇帝的诏书不宣读,请求今年冬天提前为太后举行寿礼,而让福王如期回封国。
为官五十载 柄国十八年 明朝内阁首辅大臣 “神童”李东阳 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因为试院火灾考试延期举行。十月,李东阳再次丧妻,继娶的岳氏病亡。李东阳入经筵侍班,同时兼撰讲章。十一月二十六日,李东阳的三女儿出生。十二月二十日,李东阳之父李淳病故,李东阳守制。五月三十日,李东阳以灾异事件上疏求致仕,皇帝不准。十二月十五日李东阳以生病为由乞求退休,皇帝不准。皇帝批准刘、谢二人离职,却独留李东阳。十月二十四日,李东阳劝焦芳辞去兼任的吏部尚书职位。
明朝内阁首辅陈循为何会被流放?陈循生平事迹介绍 石亨败后,循上疏自讼,释为民。1449年—1457年任内阁首辅,卒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后来,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殿试时陈循终于以实力获得状元。到正统九年陈循入文渊阁,典机要事务时。由此,内阁三大臣皆为状元郎。礼部遵照常例由杨溥主议大事,英宗朱祁镇认为杨溥已年老,应休息颐养,命陈循等予议。御史刘祚上疏触犯皇上,引得宣宗发怒,陈循婉言为他解释,宣宗才免刘祚一死。
明朝首辅陈循为什么被称为“北京第一名状元”?陈循是好官吗? >陈循这个状元十分特殊,有京城第一名状元的称号。陈循是明朝迁都之后,第一位在北京考取状元之人,于是成为北京第一名状元。而陈循与商辂,肖镃知情与谋,陈循被刑杖一百并流放铁岭卫。而当时南北军政边务、保安社稷等大事,主要是陈循谋划。实际上在整个事件中,陈循一直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为国为民,未曾对英宗有任何辜负。陈循是百分之百的好官不解释!
明朝内阁首辅曹鼐 “土木之变”中战死的国之栋梁 >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此说法有待考证,据我族谱记载乃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在混战中,曹鼐殉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复位后,感念曹鼐忠直,为国捐躯,追赠太傅。可见,曹鼐为相刚正不阿,敢于同权倾朝野的宠监抗衡,“土木之变”,以身殉国,不愧为状元宰相。
明朝内阁首辅高拱拯救了大明王朝,最后却被贬郁郁回乡 满腔的改革目标,被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一顿凉水浇头。明朝六部中,吏部主管人事权力极大,号称“六部之首”,所以明朝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吏部尚书不得进入内阁。廉洁高效的明朝政风,被高拱“...”回来了!此皆为高拱之功。结果不出意外,高拱失势被赶回了新郑老家,张居正成为新一代领导人,开始主导新一轮的改革。>>万历六年,高拱在遗憾之中去世,过了几年,张居正也倒了大霉,被明神宗清算,而高拱也终于被平了反,
古今将相在何方 只剩一堆荒冢的明朝内阁首辅范复粹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是《红楼梦》中的两句诗,写得可谓入木三分。但是,在塔院入门里的右侧的山沟杂草树林中,有一堆荒冢,若不是冢前有一碑标示着主人的名子,谁会想到荒冢里竟然是一位大明王朝崇祯皇帝的首辅宰相范复粹呢。决定“大赦天下”,命范复粹负责录囚裁决。之后,范复粹以身体健康原因提出致仕回乡,崇祯皇帝于当年的五月批准了他的请求。
明朝内阁首辅——“五朝元老”高谷生平事迹 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历官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元老,由中书舍人升至内阁大学士,故被尊为“五朝元老”。历史上称为“土木之变”。消息传来,朝野震惊,高谷支持兵部尚书于谦抗击外故,同时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继大统,是为代宗,年号景泰。事传代宗,代宗甚怒,追查此事。帝不纳,亦不深罪高谷,逮龚遂荣,未几亦释。
该如何评价顾鼎臣?明朝内阁首辅顾鼎臣生平简介 父亲顾恂为针线买卖的小商人,57岁时和店铺婢女私通生下顾鼎臣。时夏言为内阁首辅,鼎臣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另外,顾鼎臣经常深入察访,发现江南常有水患虫灾的歉收荒年,顾鼎臣能如实上疏,并提出免税减税的建议。陆素贞当即求援于义父顾鼎臣秉公申冤。当林子文行刑时,顾鼎臣亲赴法场营救,高呼刀下留人。但顾妻仍不准顾鼎臣认母,顾鼎臣遂在亲友的帮助之下进到房内,长立庭下,坚持要见生母。
广西全州名人录——明朝正德年间首辅内阁大学士蒋冕简介 >蒋冕是明朝弘治、正德两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官至首辅内阁大学士,是全州有史以来朝中最高职务者。年仅十五岁的蒋冕,高中广西乡试榜首,成为解元。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丘文庄(即丘浚)就对他寄以厚望。蒋冕是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进入权力的中心。正德期间,内阁辅臣杨廷和、蒋冕等敢于直谏,而蒋冕更为著称。在太监张永的配合下,诱江彬进入坤宁宫,将其逮捕,磔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