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陵

凤阳明皇陵的第一次营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四月

明孝陵与明皇陵、明祖陵一起被人称为明初“三陵”。>>凤阳明皇陵的第一次营建——元至正二十六年四月>>明皇陵最早营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四月,那时即将完成帝王之业的吴王朱元璋从应天城出发,来到了阔别12年的故乡凤阳。对此,《明实录》等史书记载道:丙午夏四月丁卯日,“上至濠州,追念仁祖、太后始葬时礼有未备,议欲改葬。”宋乾德二年孝子赵匡胤在河南巩县为父亲赵弘殷改葬,命其陵名为安陵。

凤阳明皇陵的第三次营建――洪武八年十月~洪武十二年五月

再说皇陵第二次修建完成后,虽然有了像样、气派的祭祀父母之陵园了,但要是管理和保护不力的话,那什么都是白搭的。于是在洪武二年五月明皇陵正式定名的那一天,朱元璋就下令设立皇陵卫,让人专门负责看管和保卫皇陵,并规定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时祭祀。其中的老二跟朱元璋走得更近一点,念及曹家三兄弟母亲汪氏的救命之恩,洪武帝后来就赐予老二曹秀之大名为“汪文”。就这样,刘英当护卫一当就是十余年。

凤阳明皇陵的规模与布局

>>上述就是明皇陵的建筑规模与大体布局。>>凤阳明皇陵的历史沧桑>>可就是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在后来的历史中几遭破坏甚至是灭顶之灾。明皇陵遭受这样的不堪命运,首先应该归咎于永乐迁都后统治者的不重视。正因为如此,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明皇陵在洪武时期经历了3次营造才成为规模宏大的一代帝陵。

这祖坟是无价之宝,出过16个皇帝,高铁规划为此绕行

因为这里一共出了16个皇帝,可以说明明皇陵无论从选址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极佳的地方了。但是从明皇陵的规格,占地面积,以及里面皇陵神道雕刻的精美,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自己父母和兄嫂的敬重。1982年,明皇陵里面的雕刻还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明皇陵的价值很高。于是因为保护明皇陵高铁因此选择绕道而行,不仅多修建六公里的桥梁,还多开凿了一段隧道。

郭沫若曾自爆其身世,人们这才明白:他为何执着于挖明皇陵!

郭沫若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考古学家。郭沫若一生挖掘无数,很多人也都可能注意到了,郭沫若大多数挖掘的帝王陵,竟然都是明朝的,这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可是对于这些建议,郭沫若根本没有听进去,而是执意要挖掘明朝帝王陵,让人十分不解。郭沫若曾自曝身世,自己是郭子兴的后人。而郭子兴是元末红巾军的领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恩人以及岳父。两人对朱元璋怀恨在心决定加害,但被朱元璋发现,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