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

喜欢木工的明熹宗是怎样自毁明朝基业的?

   提及明熹宗朱由校,很多熟知明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历代帝王中极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既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明朝“移宫案”中有个南昌人 曾辅佐皇帝振兴朝政

细看“明朝那些事儿”,你会发现那是一段波诡云谲的历史,尤其是晚明,宫中接连发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在三大疑案之一的“移宫案”中,有位南昌人的身影出现,他就是刘一燝。刘一燝(1567年-1635年),南昌县人,与叶向高、左光斗同...

明熹宗为什么要去挖努尔哈赤的祖坟?

  挖人祖坟的事古代就有。明朝朱氏皇帝多迷信,特别是倒数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竟然想以挖女真人“祖坟”的方式救国,很是杯具。那么明熹宗为什么要去挖努尔哈赤的祖坟?  中国古代,科学不够发达,迷信较为盛行。平民有许多迷信讲究,皇帝就更多&ldqu...

河北发现​明熹宗​乳母墓,开棺后,验证了当时一项制度

据记载,天启皇帝的乳母叫客印月,也被称为客氏,老家就是墓穴的发现地保定定兴。崇祯继位后,用以静制动的策略,把魏忠贤给扳倒了,这个客氏也被杖死了。当然了,客氏死后也就被人葬在了老家。当专家们,打开这座客氏棺木时,除了在棺木的背面有一层宣纸外,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随葬品,倒是棺木里面红色的液体,让专家们好奇。原来,当时客氏下葬时是带罪之身,无随葬品也能说得过去。

​魏忠贤​:奸恶宦官还是维稳能臣?

魏忠贤则异常恼怒,随后更加肆意营党结私,展开对东林党的全面反攻。魏忠贤“”的势头意味着皇权的旁落,而初登极位者最关心的事情便是集中权力,树立权威。第三条纯属牵强附会,魏忠贤劝明熹宗在宫中操练会武功的宦官,是为保护熹宗,毕竟那时党争严重,形势颇为恶劣。魏忠贤数百年的骂名,绝大多数是替背了锅而已。

魏忠贤与客氏偷情那点事儿

魏忠贤与客氏偷情那点事儿  客氏(1588——1627),明熹宗朱由校乳母。她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妇,因面容姣好、奶水稠厚而入宫做了皇子的奶妈;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奶妈,却因皇上的眷恋而成为后宫只手遮天的人物,成为有明一代最邪恶的宦官宫人集团的首脑之一。...

魏忠贤如何从一个赌徒成长为大明帝国守护者?

  1624年明帝国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也正因为这样一份弹劾,一再被推迟甚至有可能被泯灭掉的明帝国政治游戏规则的转折点骤然而至。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团掌握明王朝政局的起始,但很少有人反思:东林党不...

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皇后是谁?

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皇后是谁?  明朝是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之后一直延续了276年。在这276年中,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文化程度相对较差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熹宗朱由校了,朱由校还被世人称之为“文盲皇帝”。  朱元璋还好说,他是草根出身...

明末三大案之移宫案的引发新争

加之朝臣们早已对李选侍的蛮横作为不满,纷纷要求她搬出乾清宫。朱由校遂下定决心,命令李选侍即刻移宫。>>李选侍之所以能在移宫大案中表现强硬,全凭身后的小宦官魏忠贤出主意。最终,熹宗听信魏忠贤谗言,将杨涟、左光斗等人杀害,意图专权的李选侍则被晋封为康妃。一次,魏忠贤因赌博欠债受辱,一气之下阉割了自己,入宫做了太监。

木匠皇帝朱由校临时还护着魏忠贤

朱由校这样醉心木工活,给魏忠贤擅权乱政提供了很好的便利。而朱由校总是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自己看着办吧!”>>天启七年,二十三岁的木匠皇帝朱由校重病不治,临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年仅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临死前他还专门托付弟弟不要难为魏忠贤。可是早就对魏忠贤恨之入骨的朱由检,快刀斩乱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象割韭菜一样杀了个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