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甫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从中国历史上讲,党与派这二个字,都是贬义词。《尚书·洪范》有这么一句话:“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里党、偏、侧都是贬义词...

李吉甫简介_李吉甫三代为相_李吉甫文言文原文及译文_李吉甫,字弘宪

镇海节度使李锜骄横不法,李吉甫认为他定会反叛,便劝宪宗召他回朝,加以控制。李吉甫针对这一弊病,加以改革。裴均便指使党羽,称此事背后有宰相教唆,希望借此让李吉甫罢相。窦群却抓捕医士,上书弹劾李吉甫,称他结交术士。李绛刚正不阿,唐宪宗为制衡李吉甫,特意擢其为相。同年十月,李吉甫暴病去世,时年五十七岁。太常博士为李吉甫拟谥号为敬宪,度支郎中张仲方却表示反对,认为谥号过于美化。

详解历时40年的牛李党争,领袖人物竟然被搞错了

历史认知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详解历时40年的牛李党争,领袖人物竟然被搞错了”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唐宪宗迫于压力,将李吉甫贬职,当时因为这件事,朝臣分成两派,也掀起了牛李党争的序幕。

李吉甫简介 李吉甫儿子

李吉甫李吉甫出身名门赵郡李氏,早年以门荫入仕,担任过太常博士、明州长史、中书舍人淮南节度使等职,他两次拜相,政绩突出。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也是唐朝名臣,父子同为宰相,且命运相似,时人称其父子同命。李吉甫简介>李吉甫,字弘宪,赵郡赞皇人,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儿子>儿子:李德修,历任膳部员外郎、舒湖楚三州刺史。>李吉甫五十一岁时出镇淮南,五十四岁被征召回朝,再次拜相。

李吉甫三代为相 李吉甫问卦算命预言成真

李吉甫出身高门,家族人才辈出,儿子李德裕也拜为宰相,且李氏三房各出一相,时人都称赞不已。李吉甫三代为相>李德裕>李吉甫的父亲李栖筠为唐朝御史大夫,儿子李德裕是唐武宗时期的宰相,父子二人皆为相,且命运相似。说李吉甫三代为相其实不准确,应说其家族三房各有一相。>李吉甫问卦算命预言成真>李吉甫被贬官时曾去找术士袁隐居推算自己的官运,袁隐居对他说你官运亨通,能够出将入相,寿数为93。

李吉甫的主要成就 如何评价李吉甫

李吉甫,人称“元和名相”,曾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巩固边防、裁汰冗官,为元和中兴贡献力量,是唐宪宗的左膀右臂。李吉甫的主要成就政治方面>他在元和年间两次担任宰相,被誉为“元和名相”,主要政治成就有:>抑制藩镇:加强藩镇所属州郡的权力;平定镇海李锜叛乱;调换藩镇节帅;将普润军划归泾原;策划征讨淮西。②李吉甫之始执政也,以推荐贤才致天下之誉,上国计簿,以人主知财用之难而思节省,尤大臣之要术也。

李德裕惊人之语

唐朝名臣李吉甫的小儿子李德裕,小时候长得很英俊,人又很机灵,所以全家老小和邻里乡亲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名声传到皇宫里,皇帝传令召见,一见李德裕,也马上欢喜上他,情不自禁地将他抱在膝头上说笑。宰相武元衡听说,便叫人把李德裕抱来考问。>>武元衡问了三次,李德裕就是不吭一声。>后来,李德裕果然做了太尉、宰相,成为晚唐一位名臣。

李吉甫

李吉甫,唐朝诗人。字弘宪,以父栖筠荫,补仓曹参军,为太常博士。宪宗立,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转中书舍人。元和二年,同平章事,后为淮南节度。虽居外,朱泚每朝廷得失,辄以闻,帝尊任之,官而不名。吉甫该洽典故,详练故实,善任贤良,朝伦式序。集二十卷,今存诗四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首。

中晚唐的「 ”牛李之争”:世家的最后一搏和庶族的逆袭

大唐的末日光景(四):耗尽朝廷元气的牛李之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这是晚唐文宗发出的一句哀叹,宦官和藩镇问题已经持续压迫李唐近百年,而朝廷中枢的大臣们也跟着凑热闹,将偌大的朝廷折腾成了辩论赛现场,李唐的君王也成了...裁判。奇怪的起因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考生牛僧儒、李宗闵等人在「”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制科考卷中,「”指斥时政之失,言甚硬直,无所回避”。宰相李吉甫认为这是将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