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忠

盘点史上南渡十将:第一西夏人都畏惧他,第三南宋抗金名将

部将张玘中流矢,张子盖奋臂大呼,驰入阵,诸将继之殊死战,金人大败,拥溺石湫河死者半,围遂解。史上未列南宋中兴四将“仙班”,但后人皆认为吴玠当入。如此功绩,足以成为南宋中兴四将。在《皇宋中兴四将传》中位列第四,字彦威,宿迁人,南宋抗金名将。

虞允文书生退敌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金兵尝过虞允文的厉害,没心思反抗。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十分钦佩。>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锜。刘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

奇袭金兵--李显忠

十七岁的李显忠毅然投军,随同父亲李永奇转战南北,屡立战功。有一次,金兵又来侵犯延安一带了。这时,李显忠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父亲,我愿随张大哥一起前往。”>当晚,李显忠和张琦便携带武器,乔妆改扮,潜入敌后。根据话音判断,洞内大约有十几个金兵。金兵这时已经酣睡,没有发觉。显忠挥动大刀,一口气砍死了十七个敌人。>王庶听说这次夜袭的经过后,十分惊奇,就提拔李显忠为承信郎。

隆兴北伐的最大罪臣邵宏渊,为什么也能入选“十三处战功”?

在“中兴十三处战功”里边,第8处,是宋将邵宏渊的胥浦桥之战。然而,正是这个邵宏渊,是导致“隆兴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这样的人也能入选“十三处战功”,就像刘光世能入选“中兴四将”一样,简直让人目瞪口呆!>邵宏渊在战后不但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反而在几年后凭借之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胥浦桥之战,入选“十三处战功”。

宋孝宗唯一一个敢于北伐抗金的皇帝,为什么会失败?

宋孝宗被称为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孝宗北伐之前,来自主和派的反对是非常强烈的。史浩以辞职相威胁,但这也改变不了孝宗一意北伐的决心,后来他甚至不惜把这位政见不同的恩师贬斥到外地为官。>但是孝宗这次北伐一开始便注定是要失败的。于是孝宗才改口称随高宗御驾亲征。当孝宗准备北伐的时候,金世宗已经让国内安定下来,文臣武将各就各位,也就是说,南宋早已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时机。

李显忠为了回到南宋都经历了什么?全家性命都搭上了

为了回到祖国,他与两个国家撕破脸,全家性命都搭上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显忠到了同州,因无人管辖,进一步加快了南归的步伐。结果同州百姓得以保全,但是,李显忠全家上下两百多口人,却被愤怒的金廷全部处死。但是李显忠一心还是要回到南宋,这激怒了西夏,遭到铁鹞子军进攻。李显忠被宋廷所用,先后四次浴血奋战,防御了金人的南下,确保了南宋偏安局面。

邵宏渊有多小气?宁愿打败仗也不让同事立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南宋最小气的将军,宁愿打败仗也不让同事立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本来是皆大欢喜的胜利,可邵宏渊这个小气鬼偏偏不这么想,你这个家伙就知道抢我的功劳,看我不整你!>因此,在接下来的战事中,邵宏渊不是故意拖拉,打乱李显忠的部署,就是按兵不动,隔岸观火。结果导致李显忠的部队军心涣散,士兵逃跑的现象不断加剧。

邵宏渊做了什么导致宋朝北伐金国失败?真相是什么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北伐金国结果惨败而归,罪魁祸首是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可怕的是,这时邵宏渊的儿子竟然率部众临阵脱逃,形势对宋军非常不利。而此时,邵宏渊却又做出了一件非常过分的事,最终导致这次北伐彻底失败。当金军打过来的时候,李显忠与邵宏渊分兵迎击,李显忠部挡住了金军,但是情势十分危急,要求邵宏渊增援。李显忠、邵宏渊二将在乱军中侥幸逃得了性命,退回到宋境。邵宏渊的下场就很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