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

芥纳须弥

一个弟子向归宗智常禅师告辞。归宗智常举棒就打。这天,江州刺史李渤拜访归宗智常。客套之后,李渤问道:“佛经上有言:纳须弥山于芥子。如果须弥山能纳芥子,我没有疑问。但是佛经上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听到归宗智常禅师这样问,就自然而然地说道:“是真的。”

诗人李渤简介 李渤的诗

李渤出身名门申公房李氏,是唐朝诗人、大臣,担任过江州刺史、谏议大夫、桂管观察使等职。李渤博学多才,在诗歌、书画等方面都有所建树,那么他的诗作有哪些呢?诗人李渤简介>李渤,字澹之,成纪人,一说洛阳人,唐代大臣。>李渤的诗>李渤工诗文,书、画亦皆可喜。

李渤的故事 历史上如何评价李渤

李渤生于甘肃泰安,人称“李万卷”,曾在唐朝为官,后因得罪宦官权臣及敬宗而被贬。李渤的故事>李渤到江州不久,发现朝廷管理财政的官员张叔平,不顾百姓疾苦,竟奏征贞元二年逃户欠款四四0一贯。李渤为了方便行人,遂纠工在湖中筑堤。>历史上如何评价李渤>《旧唐书》评价李渤:“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挽救时弊,值得尊重。”

李渤的人物生平 李渤的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至今白鹿洞书还存有纪念李渤先贤祠和后人石雕的白鹿。李渤虽被排斥,但谏官继续为其申辨。>人物评价>《旧唐书》对李渤的评价是: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辐凑才得以生存,这个“一”岂不是包含了无限?

佛教小故事:大小不二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

大小不二

大小不二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61 大小不二

61大小不二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

芥子与须弥

《景德传灯录》中有这样一则公案: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智常禅师:“佛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这话我信;但如果反过来说‘芥子纳须弥’,这大概是胡言乱语吧?”佛教认为,在世界中心有一座名为须弥的山,此山极其高大。李渤对“须弥纳芥子”表示理解,但对“芥子纳须弥”就不理解,这是常人顺理成章的思维结果。对此,智常禅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椰子大小的心脏能容纳万卷书籍,言下之意,微小的芥子为何不能容纳高大的须弥山?

圆融诸法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