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曹鼐 “土木之变”中战死的国之栋梁 >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此说法有待考证,据我族谱记载乃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在混战中,曹鼐殉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复位后,感念曹鼐忠直,为国捐躯,追赠太傅。可见,曹鼐为相刚正不阿,敢于同权倾朝野的宠监抗衡,“土木之变”,以身殉国,不愧为状元宰相。
杨士奇: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新知小编带来的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一代重臣杨士奇,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说到仁宣之治,有一个人不得不说,没有他,明仁宗不可能即位,他就是明朝首任内阁大员杨士奇。杨士奇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没有时间悲伤,他们需要逃命。永乐年间,杨士奇得到重用,成为明朝首任内阁七人组成员之一,成为一代重臣。杨士奇,这三个字注定在史书上闪闪发光。
不欺 朱棣仔细看过礼单后,发现他所信任的几位重臣都赫然在列,唯独杨士奇不在名单上。杨士奇看过礼单,平静地回答皇上:“臣受命赴广东时,群臣都作诗文赠给徐大人,为了答谢诸位大臣,徐奇才馈赠了这些藤席。因为当时臣有病在身,未曾作诗文,故此次未收到馈赠,不然也难以幸免。”杨士奇不自欺也不欺君的良行美德,深得明成祖好感与高看。
东晋太傅王导后代 明代政治家王直简介 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明代政治家、学者,东晋太傅王导后代,与金溪王英齐名,被时人称为“二王”,按其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正统三年,修《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旋即发生“土木之变”,时局变幻仓卒,当时群臣朝议上奏,都以王直为首。景帝时,力主派使臣迎接英宗回归。景泰八年,英宗复位,王直因未居内阁而免于贬谪,不久后去职回乡。>王直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论编纂纪注事,多出自他的手笔。
历经五朝终成一代名臣 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黄淮生平简介 十七日,七任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十六日,授八任诰命晋黄淮为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详后附),有“赐大学士黄淮”端砚;且谕以“明年朕生日,卿其复来。”享年八十三岁,谥文简,赠太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
中国古代泰和科举史上的三状元 “五朝壮老”陈循 “偶然状元”曾鹤龄以及老成状元曾彦 泰和民间有“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的传说。>泰和在封建科举制度史上曾经出过三位状元。他们都是明朝的,依次为明永乐十三年的状元陈循,明永乐十九年的曾鹤龄和明成化十四年的曾彦。殿试时,陈循终于凭实力获得状元。一路上,就干脆称他“曾偶然”。此时,曾彦已54岁,成化、弘治以前称状元老成的就以他为首。意思是说他是庐陵第十名状元,泰和第三名状元。
杨士奇的故事:对亡妻念念不忘 皇太后亲自为他牵红线 杨士奇对妻子严琇也是很有感情的,严琇死后他一直孤身一人,还引出了一段故事。洪武十一年35岁的杨士奇同本地望族严氏23岁的女儿严琇成婚。杨士奇患病,严琇又带着孩子回来照料他。洪熙元年严琇因病去世,死时才48岁,严琇的死给杨士奇的打击很大,悲痛道:“岂谓遽丧吾贤妻哉?”此可见,杨士奇是多么的受重视了,连皇太后在知道他无人照顾后,亲自命人册封杨士奇家中那位照顾他的侍女了!
蹇义的后人 蹇义是个怎样的人 蹇义蹇义是明朝六朝重臣,与夏原吉齐名,国家军政大事均倚办于他,历代帝王都对他器重有加,辅佐两位帝王成就仁宣之治。蹇义的后人>原配:刘氏,追赠一品夫人,蹇英、蹇芳、二女为其所出。早夭,公主亦早夭,合葬蹇义家族墓群。>蹇义是个怎样的人>蹇义为人质朴正直,仁孝并忠于朋友,善于处理与同僚朋友的关系,不曾一语伤人。>明仁宗即位后,蹇义、夏原吉都因是元老而为中外所信赖。
杨士奇的生平怎么样?他都经历什么? 杨士奇知道,老妈这样做也是为了他。杨士奇是个干大事的人,遇上这样的继父他并没有什么怨言,相反,有饭吃还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在当大官之前,杨士奇还有一段当小芝麻官的经历,不过后来他弄丢了官府的学印,为了避免麻烦就一个人跑了。杨士奇的仕途是在他三十六岁的时候正式向他招手的,那时候建文帝正在招揽人才,他要编《太祖实录》。这正是杨士奇拿手的啊,不然也枉费了他在那么艰苦的几十年里埋头苦学的成果。
马愉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从状元做到帝师的? 是年,马愉33岁。>此科主考为杨溥、副主考为曾荣,马愉终生视二人为恩师。这是明代开科以来第十八位状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的状元。时宰辅共5人,首辅为杨土奇,另四人为杨荣、杨溥、马愉、曹鼐,由此而知,马愉是年为第四宰相。1447年农历九月初三日,马愉早起准备上朝,突发中风,皇帝闻讯,急遣御医诊视,但终因救治无效,于3天后病逝,年53岁。父继娶魏氏,马愉事之如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