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

林散之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林散之的书法,从其审美观到形式技巧都对国内外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苏及南京地区的中青年受益尤多。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简介 林散之的子女

林散之是近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尤其擅长草书,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二人风格迥异,林散之为飘逸之美,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人风格刚柔互补,彰显“南林北李”的不同。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林散之的子女>儿子:林昌午(林筱之)、林昌庚。

林散之书法 林散之的代表作

林散之>林散之书法>林散之师从中国画大师黄宾虹,黄宾虹反对逼肖古人敬古而不泥古并力求自新,这对林散之最终成为中国草书大家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林散之的代表作>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即《中日友谊诗》则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堪称“国宝”。

[名家名品] 林散之

[名家名品]林散之现代草书联纵105厘米、横28厘米。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以“散草”名闻于世。林散之书法的特殊性意义何在?生年不晚而“出世”稍晚的林散之,无愧为回归帖学的巨擘。如果说沈氏诸家发轫于前,不妨说林散之成功于后。及时序至于林散之,八十而草书名天下,却不仅仅可以以一人之成名视之。在古来不多的笔墨精熟而能返生的大家中,应该记上林散之的名字。是因为触及到如何评价林散之草书的问题。

[专家点评] 林散之 隶书联

[专家点评]林散之隶书联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先生自然是以草书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不过林散之先生的隶书造诣也是相当高的,只是被草书所掩而有些不为人知。结字多呈长方形,有的笔划长枪大戟,有的短促聚力,虽是隶书,但又揉入了行书的笔意,故而活泼又有力度,如果林散之先生将精力再多投入一点到隶书中去,使之再完备些,作品再多些,林散之隶书的地位将会大大提高,或开一代风气也未可知。林散之安徽和县人。

[专家点评] 近现代陶博吾 七言行书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陶博吾七言行书联陶博吾一生坎坷,在他的晚年,其艺术终于得到了书画界的推崇,这实是名至实归,只是来早与来迟的区别。陶博吾名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江西彭泽人,二十年代末曾入昌明艺专,师事黄宾虹,与林散之同窗。陶博吾最擅篆书,早年曾受吴昌硕影响,晚出己意,能拙能朴,他的行书一脉相承,结体貌似稚拙如孩儿体,实是进入大匠不雕、一任自然的境界。

[专家点评] 现代林散之 水墨山水轴

[专家点评]现代林散之水墨山水轴林散之早年从张青甫学画像、工笔人物,同时写字临帖。林散之后期作画渐少,开始专攻书法。林散之画受黄宾虹影响很深,面目也有点相似,60年代山水清秀,设淡彩,70年代山水开始浑厚华滋起来,善用水墨,枯湿浓淡随意点染,笔法老苍,这件作于1973年的水墨山水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江浦县建有“林散之书画陈列馆”,马鞍山采石矶采石公园内李太白纪念馆旁建有“林散之艺术馆”。

[专家点评] 现代林散之 草书横幅

[专家点评]现代林散之草书横幅这件草书横幅,纵200、横400厘米,应是林散之一生中最大的作品,在展厅中展出,气势恢宏,十分壮观,观者无不渍渍称赞。林散之自评“老来风格更天真”,八十五岁以后的字“静下来了”,这件草书书于1980年,林散之八十三岁,应是老来天真之作,但还没有完全“静”下来,我们观看这件作品,感到老人自评是十分客观的。

[专家点评] 近现代林散之 隶书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林散之隶书联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其草书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林散之先生的隶书成就亦极大,并不亚于其草书,但因作品少及人们对书体的偏见,使林散之的隶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林散之一生大量临帖,对汉隶十分重视,功力极深,此联已不拘于某碑,而是形成了林散之自己独特的风格,笔划有的舒展、有的紧结,生动活泼,线条质量极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林散之生于江苏江浦乌江江家坂。

[专家点评] 近现代林散之 草书

[专家点评]近现代林散之草书此为林散之的“草书”。该作品通篇气象万千,笔墨淋漓,神采飞扬。短短28个字,有19个字之间用笔牵连,舒畅的线条抒发了一泻千里的情感。整幅作品洒脱奔放中显示出严谨的法度,笔锋与墨色转换之处,果断泼辣而有主次,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兼施,疾涩方圆并用。前人在用笔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在林老书作中皆有所体现。通篇章法,虚实对比,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