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

下一次冷战将由人工智能推动吗?

作为一个研究人工智能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网络安全等多种应用中的应用的人,我担心世界可能正在或可能已经进入另一场由人工智能推动的冷战。一个网络冲突的世界网络武器,然而,特别是那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武器,仍然被双方认为是公平的游戏。无人驾驶车辆必须能够在通信受损的情况下运行,这需要机载人工智能控制。国家可能会同意一项旨在限制人工智能冲突的拟议数字日内瓦公约。

程开甲简介 程开甲为什么被叫做“核司令”

近日,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与世长辞,享年101岁。>程开甲为什么被叫做“核司令”>程开甲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人们称为程开甲是“核司令”。

中国原子能事业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没一次重复试验

当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牵头人是钱三强----居里夫人的学生、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领路者和拓荒者。>以上仅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一窥,透视这一过程可以看出,一、中国核武器研制起步晚,进度快,几乎每年跨越一个台阶;二、试验次数少,效率高,没有一次重复试验,每次试验取得多种数据。

朝战时哪些原因导致美国放弃对中国使用原 ... 想法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使用了除原...以外的几乎所有现役高科技装备,但却依然无法取胜。其实当时美国也计划对中国使用原...攻击。如果美国使用原...攻击中国,极有可能引发苏联的同等报复。当时美国就算倾尽全力也只能对中国发动数次核武器打击。中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数次核武器打击虽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损失,但不足以动摇中国的战略意志。而美国却要因此蒙受巨大的政治损失与风险,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兰台说史•上个世纪的防核武器知识是怎么普及的

近日,《吉林日报》用了专版介绍如何防御核武器的知识。对此,吉林日报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系“省人防办的国防教育知识普及”。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中国人接受的是全民防核爆教育。但面对普通民兵这一受众,当年的训练手册中也是以因地制宜简便易行为宗旨,介绍应对核武器攻击的...。几千万乃至上亿的民兵人手一个防毒面具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要准备一些能够替代的物品。这点普及防核知识的教材也想到了。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逝世 两弹一星元勋就仅剩三人了

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于敏去世后,曾于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著名科学家,目前仅剩3人健在,他们是: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此前,于敏还曾在1985、1987、1988年三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历史上的今天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氢弹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同时,中国...重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苏联在波兰的秘密掩体藏有核武器

苏联当时的文件将这些掩体描述为通信中心,尽管这些建筑物建成后不久就从官方记录中消失了。事实上,当时苏联否认在波兰任何地方都有核武器,但研究人员终于开始调查这些秘密地点,并发现了掩体的主要用途:核武器仓库。是波德博尔斯科的掩体;主室装有起重机和装载坡道,以及冷却和通风系统。

美国能阻止俄罗斯新的导弹防御穿透核武器库吗?

俄罗斯总统普京星期四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很快就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核打击,而不会有任何被拦截的机会,普京宣布了一种新的武器运载系统,旨在偷袭北约在美国建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普京讲话时,他身后播放的电脑生成的图形和视频片段显示了一种新型高超音速导弹、一种水下无人驾驶飞机和一种“无限射程”巡航导弹的能力,这种导弹的设计是为了避开探测系统。

中 ...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

二战时期,美国为什么赶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在1942年启动了核反应裂变研制计划,也就是著名的「”曼哈顿”工程,美国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耗费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00亿美元,终于研制出人类第一颗原...,这颗原...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引爆,从而人类进入了核武器时代,在「”曼哈顿”工程中美国总共研制出3颗原...,一颗是试验下,另外两颗则具备实战能力,而这两颗原...后来被用于轰炸日